若将综艺解构,它是几十个小时平淡的明星社交游戏,是以TB(计算机存储容量单位)为最小单位的冗长纪实,是转场、化妆、补拍等无数琐碎环节的拼凑……但最终,这些平庸和无趣,都将在后期剪辑工作人员的魔幻之手中,幻化为90分钟精彩绝伦、笑料非凡的综艺真人秀。
但对于综艺后期,近年来观众给予了太多莫须有的期待与责怨,后期剪辑更是首当其冲。正如江湖传闻:谁镜头多谁镜头少,全凭剪辑一按鼠标;综艺浮夸不好看,大多是后期剪的烂。而如果一档节目突然高光密集,观众又会改张易调,“快给后期剪辑加鸡腿!”即便,很多工作并不是由剪辑完成的。
于综艺后期剪辑而言,他们早已将自我藏在每一帧画面和叙事背后,成为综艺鸣谢字幕中的某一个符号。但作为综艺二次创作的第一关,还原他们真实且生动的故事,同样也是打破外界对综艺固化理解的第一步。
粗剪素材就花了三天三夜
在机房里忙碌了三个多月,小贺(化名)终于定版了手头最后一期粗剪。虽然节目尚未收官,甚至还没有完成全部后期制作,但于他个人而言,几乎可以和这个项目说再见了。
粗剪是后期剪辑最初始的部分,负责将几十个小时的完整素材,初步缩减成一期故事线。此次,小贺被分配到2小时的素材,需从中粗剪出30分钟左右。但往往,节目有多机位同时拍摄,户外真人秀甚至可达50-100个机位;若多个嘉宾单独刷任务,素材量还要再翻倍。因此看似2小时,实际上是5-10个小时,“真的工作量非常大。”小贺透露,粗剪师拿到素材后,通常要先看场记、后采,包括看素材的过程中不断记录有意思的细节才能提高效率,脑子一刻也不能停。
小宋(化名)是大千影业的后期剪辑师,曾参与《向往的生活》《快乐再出发》等综艺的后期剪辑。大千有一套“4-3-3”的剪辑节奏,最开始的4天就是完成粗剪。像慢综艺,通常会按照时间线分配粗剪师;而像《奇异剧本鲨》《明星大**》这样强规则、强解谜的节目,就会按嘉宾动线分配。
而“4-3-3”中剩下的6天就是精剪,3天一精,3天二精。相较粗剪的大刀阔斧,精剪更多是精雕细琢、铁杵磨针的过程。例如一期粗剪后大概是十个小时左右,而正片只有90分钟,即便加上衍生小片、花絮等,最多也只能保留2个多小时。如何“精中选精”,这个艰巨的任务只能交给精剪师。
真人秀崛起带动后期剪辑
工业化流程标准并非一日建立起来的。
当时,邓安江和朱化凯是当年国内最大的节目制作公司光线传媒的高级剪辑师。踩着市场风口,他们辞职创业,成立了后期公司星驰传媒。很快,2013年,四川卫视就拿着户外真人秀《两天一夜》慕名而来,星驰传媒也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户外真人秀《两天一夜》开综艺剪辑之先河。
《两天一夜》是中国最早一批引进的户外真人秀之一,大家都不懂如何做真人秀。这个节目到邓安江手上时,后期剪辑已经耗了半年,换了好几个团队,都剪不出来原版真人秀的味道。
《两天一夜》后,星驰很快又接了《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大量剪辑真人秀的实战经验让他们逐渐形成了一套后期剪辑流程标准,包括技术流程如何搭建、人员如何安排、时间进度怎么安排……
后期剪辑永远是为节目服务
综艺后期剪辑最直接接触的甲方是导演组。剪辑师L先生透露,2014年到2018年左右,整个行业大量热钱涌入,导致“流量至上”的逻辑一度抢占内容上风。一些节目组会要求后期剪辑强化戏剧冲突,多剪一些“撕”的片段。曾有一段时间,粉丝吐槽后期“恶剪”,甚至一些明星本人也发文质疑。“结果就是,真人秀里都是‘秀’,‘真’的部分少了。这是违背节目创作逻辑的。真人秀首先不能作假,秀的比例应该是最低的。”
除了博噱头之外,L先生也经常遇到“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甲方。他们只能含糊地说,“这个故事不好看”,但怎么不好看,是故事讲法不对?还是视听语言不对?却说不出来。往往这时候,L先生就会拿出前几个被舍弃的版本供其对比,引导他们尽量提出细化的修改方向。
Q:艺人出镜时长谁说了算?
小宋也表示,艺人的有效镜头多少,主要是看个人输出,以及在事件中能否成为重要角色。比如,**每次来《向往的生活》话都不多,但后期总会为他保留镜头,“有些嘉宾身上总有有趣的点值得挖掘;有些嘉宾话说得再多,也不一定有意思。”有时艺人真的表现得很无聊,为了保证节目效果,后期也不得不做出取舍。小宋做过一档生活类观察节目,由于内容太纪实,有意思的、有意义的,都没有。某位艺人一整天的内容剪完,连一个20分钟的VCR都不够。节目组只能紧急把下一期提上来一部分。“什么锅都是后期背。”小宋无奈道,“包括有时候明明是嘉宾原封不动讲了一句话,我们又原封不动地留在正片,中间没有任何剪辑点,但观众就说是后期剪接的。”
邓安江的同事也曾在剪辑一档偏粉丝向的节目时,由于其中一个选手镜头表现比较少,戏比较弱,在故事里成了别人的配角,结果被粉丝骂上热搜。“从剪辑的角度,她选取的素材、故事线、剪辑技巧,都得到了团队和甲方的表扬,没想到网上却骂得很难听。”
如今后期剪辑往往会主动担任艺人的“端水大师”。小贺说,如果这一期某位嘉宾镜头多,另几位嘉宾镜头少,那下一期团队就会主动帮其他嘉宾“找戏”,“最明显的‘端水’方式可能放更多reaction(反应)。”小宋也坦言,他们在剪辑时都会保留嘉宾最好的状态。如果艺人性格或者行为实在不太讨喜,都会帮忙剪掉。“如今很多艺人团队会要求看片,我们也会尽量规避掉一些可能有争议的表现。”
《向往的生活》是慢综艺代表,通过剪辑呈现出悠闲自得的画面。
办婚礼当天紧急加班
2018年和团队剪辑某档户外节目时,从拿到素材到播出只有7天,抛去转码、做包装等,剪辑只有3天的时间——这是极限且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通常一期节目预留的后期时间应为14-20天。那时,后期团队住的酒店距离机房只有一二百米,但几乎没有一个人回过房间。那一周,所有人都默契地把洗漱用品拿到机房,困了就趴桌子上轮流睡,醒着的人继续剪。
被紧急叫回公司加班更是常态。有一次周末,公司的女同事正在办婚礼。按照习俗,下午她应该继续和亲戚吃饭喝酒,庆祝人生大事。但当天她负责的节目临时通知提前一周上线。女孩紧急换了衣服,很快就出现在了公司机房。
熬夜、焦虑、不规律的生活作息,都让后期剪辑师成为医院常客。“公司每年都催促我们去体检,然后大家回来就互相交流,今年又多了几项不合格的指标。”小贺玩笑道。
邓安江在2015年遭遇了一次重大手术。那时公司正在交替忙于《奔跑吧兄弟》和《爸爸去哪儿》。连续熬夜三四天之后,他们终于定版了节目剪辑。半夜,邓安江拿着带子紧急送去调色,却直接晕倒在电梯里。送到医院后,他被确诊心包炎钙化,必须尽快做开胸手术。实际上,两年前邓安江就有类似的症状,大夫说吃药或微创就可以治疗,但那两年正值综艺快速发展的阶段,手头项目一个接一个,邓安江完全把复诊的事抛在了脑后。
手术后,邓安江休息了一年半,只能卧床和简单的走路。医生尤其强调,不能再熬夜了。那一年半,他没有剪辑任何节目,看了很多平时想看但来不及看的书以及国外的优秀节目,也终于有时间陪伴妻子,就像把过去三四年失去的休憩时间一股脑全都补了回来。
返岗后,邓安江慢慢从剪辑一线转向管理。无时无刻不在抢时间的综艺,也同时抢夺着后期剪辑师的青春。邓安江已经30多岁了,身体熬不过年轻人,创意也跟不上年轻人了。未来,他希望用自己多年的经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项目负责人,有更多时间能属于自己。
从业者青黄不接
如今,身为公司合伙人的邓安江,时常发愁于后期剪辑的青黄不接。
小宋说,如今受到短视频和直播行业的影响,懂得剪辑的年轻人有了更多元的就业渠道。那些地方大多没有综艺后期工作强度大,甲方要求和创作压力也相对没那么高。但于小宋而言,综艺剪辑依旧有着不可替代的魅力。比如当年《向往的生活》中,**在大家吃饭时,在角落和小狗聊天。这个片段曾经触动很多观众,后来还上了微博热搜。这让小宋得到了强烈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她形容自己就像一个裁缝,每天都创意不同的布料。“你们没有看过原始素材,没有办法想象这个东西原来是这样子,经过我们剪辑后,可能一个平淡的素材就能变成有趣、有效果的故事,那种成就感是很强烈的。”
Q:后期剪辑能挣多少?
A:曾有媒体报道,“影视后期制作”“广播电视工程”等专业的就业率超过93%,属于人才空缺较为合理的工作岗位。据邓安江透露,后期剪辑的薪酬不低,中高级剪辑师可以达到月薪1万到2万,但年轻人依旧流动性极高。
培养时间过长,成为首要原因。小宋进入大千影业前,曾有几年节目编导经历,但入行后,她依旧只能从粗剪入手。即便是预告和花絮,对剪辑能力的要求也相对较高。
邓安江坦言,刚入行的剪辑师可能4-6个月就可以接触粗剪,但软件只是工具,剪辑师最重要的还是要懂得如何用镜头讲故事。这个恰恰最需要时间磨练,需要经验加持。有天赋的剪辑师,至少也需要锻炼两年才能独立剪片,大部分都是三到五年打底。
新京报记者 张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