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板盖板螺丝拧不下来(【享拆图文版】RedmiK30Pro变焦版拆解:平平淡淡才是真)

不知疲惫的心 资讯 13

【第二步 拆卸后盖】常规的三明治结构,开棺从后盖入手,在加热垫上90℃加热3分钟后,用吸盘在底部吸开。Em我吸。有点不太好吸,估计防楼胶量很足,勉强启开一条缝隙后,轻轻插入拆机片,小心沿四周划开即可分离后盖

大家可以看到,后盖内侧有一大片导热石墨,广角镜头处还单独设置一圈泡棉双面胶,增加结构稳定性

后摄保护盖板上还有3处导电布。另外还有多处缓冲泡棉

【第三步 拆卸主板】来看主体部分,常规的三段式结构,电池占据了最大的空间,四摄占据了上半部分将近三分之一的空间。左侧按键部分有防尘防水的胶垫,盖板上还贴了一小块缓冲泡棉。观感上就是这根主排线很抢戏

卸下固定盖板的11颗螺丝,分两种规格,再撕开泡棉即可取出盖板,盖板中间部分是一块厚度为0.2mm的金属片,四周有LDS天线。背面有听筒和主板之间的接触点,各BTB都有缓冲泡棉覆盖

挑开电池BTB,断电,接着来看看主板部分的结构,非常紧凑的排布,前置摄像头的升降结构和耳机孔的保留,再加上四摄和5G,双层主板那是板上钉钉的

而且这次K30 Pro的PCB利用率非常高,主板上的芯片和小元器件排布,可以用挤满了来形容,几乎没什么空余。这么紧凑的布局我很好奇它的散热表现

我们接着往下拆,依次挑开屏幕、主FPC、前摄和感应组件的BTB,再挑开3个同轴线接口,卸下两颗固定主板的螺丝后,从下方取出主板

四摄BTB都在背面,并且基本被散热铜箔覆盖,BTB上方还有金属盖板,挑开后有相应的缓冲泡棉和导电布

景深镜头竟然是直接固定在主板上的,估计这么做的目的应该是为了尽量节省结构空间

四摄参数请看图,采用了索尼IMX686的主摄,整体参数配置没有什么特别的亮点,好在焦段齐全,毕竟是一台追求实惠性价比的机型。李姐万岁吧

耳机孔内侧有全覆盖的胶圈,起到一定的防尘防水的作用

闪光灯也是直接焊接在主板上的,并且还集成了后置的环境光传感器

主板正反两面都有全覆盖的铜箔和导热石墨,针对两个发热大户,还单独配了一块铜板,这操作我印象里还真是第一次见。

主板芯片参数请看图,配备了865、LPDDR5和UFS3.1,对于Redmi旗舰来说,那是必须的~

对了,我这台的SoC封胶了

【第四步 拆卸剩余组件】环境光传感器和距离感应器都是通过胶塞固定,挑开即可取出

这听筒直接被挤成瘦长型了,不过总体尺寸和常规的差不多~

步进电机居然没有单独的螺丝固定,是和主板及盖板共用三颗螺丝

我们都知道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是马达通过变速箱,和驱动传动杆运动,来实现前置相机的升降。Redmi K30 Pro将减速箱的减速比由1:25改为1:20.25,意思就是之前步进马达需要转25圈才带动丝杠转一圈,而现在步进马达只需要转20.25圈就能带动丝杠转一圈,令马达推杆的速度更快,由11.52mm/s提升至14.2mm/s。这就使得镜头弹出时间由0.8s缩短至0.58s。这个伸缩速度变快了,从生物学的角度讲,确实可以带来一定的快感。

而且前置相机结构上,大家可以看到一块磁铁,通过配合旁边主板上的3D霍尔传感器,可以实现对前置相机在行程中的基准定位

前摄排线被金属盖板固定,卸下一颗螺丝后下方还有一颗固定轨道的螺丝,螺丝上方还贴有一层隔热胶

从外部抽出前摄后看到对应孔洞四周有防尘防水的胶圈。

侧键通过触点的方式和主板相连

这回的音腔采用了柔性后腔,不同于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手机采用的封闭式,至于具体的外放效果,怎么说呢,最近半年来,我听双扬声器已经习惯了,所以单扬声器即便再努力改进,总归还是有落差的。大家也不要抱太大期待

依次挑开主FPC和屏下指纹的BTB,挑开两个同轴线接口,取出副板,Type-C口内侧有防尘防水的胶圈

取出马达,为Z轴线性马达,尺寸看图。

左侧还有一块天线小板,连着最后一根同轴线。

这个容量配合33W快充,续航方面妥妥的够用,实测0-100充电时间需要63分钟

拆下电池后,下方还能看到屏下指纹,采用了超薄屏下指纹,但需要拆了屏幕才能取出

这次K30 Pro采用不锈钢VC,我还真是第一次见,查了一下资料,不锈钢在强度方面要优于铜质,这一点也和小米的工程师也求证了。至于导热能力,工程师给出的解释是, VC其实主要是通过内部液体的相变过程来实现热量的扩散,壳体材质本身导热性能不是核心因素;这就好比北方的暖气片,也没有采用铜材作为壳体,暖气片与室内空气的换热主要是通过对流和辐射完成的,与壳体材质本身的导热性能没太大关系;而且工程师还告诉我们,这也许是一个未来手机结构的调整方向,不锈钢VC因为强度足够,可以实现完全替代目前铝合金中框的大部分面积,让不锈钢VC融合进中框里。这样一来,在保障强度的基础上,可以实现5G旗舰手机减重减肥的需求

这么大篇幅的说散热这事,是因为目前大家都比较关心5G手机的散热性能,K30 Pro整体散热用料很足,屏幕之下的导热石墨,随后紧贴着的不锈钢VC,中框区域主要是主板上的导热石墨、导热凝胶、散热铜箔、铜片和散热硅脂,最后就是后盖上的大面积导热石墨。料子是到位了,那我们来看看实际的表现吧,和平精英半小时后,正面为39℃,背面为39.3℃,热量也确实都集中在机身左上的芯片区域,这个温度虽然不能说烫,但还是有很大优化空间的。当然,工程机也有关系,希望在量产机上能够得到优化

标签: 主板 盖板 导热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