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压力之下,未来才会有更多的华为出现

记忆被染成画独立悬崖 资讯 38

美国又动手了。

早在几年前,在首次打压华为时,「EDA 工具」就已经出现过。

不过,估计很多机友还是不知道 EDA 工具是什么,也不知道这次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EDA 工具

要讲清楚 EDA 工具,就要先说说怎么做一个半导体。

比方说手机芯片要用什么 CPU、什么 GPU、支持什么协议、通讯模块怎么整。

要堆多少核心,做到什么样的性能,实现什么样的功能。

⬇️比如这样子的⬇️

把这些方案以目前主流的硬件描述语言,比如 VHDL 和 Verilog HDL,编写成 RTL 代码。

简单地说,到这里就像是写作文一样。

但是嚯。

试产一次芯片几个亿,这张试卷很贵的。

你得想办法在试产前,先尝试对一对答案,让自己知道能不能成功,再去试产。

而 EDA 工具,就是答案。(当然啊,这个只是举例,不严谨)

光是进入我国的 EDA 工具,就有:Protel、AlTIum Designer、OrCAD、PCAD、LSIIogic、MicroSim、ISE、modelsim、Matlab 等等等等。

举个例子,前面提到的第一步,芯片的规格制定,它就已经参与了。

这里,有来自仿真验证工具 Mentor 公司的 Modelsim, Synopsys 的 VCS,还有 Cadence 的 NC-Verilog。

这些验证,全都离不开 EDA 工具。

对,就是这么粗暴。

而 EDA 工具的份额,90% 都被三家美国公司(Cadence、Synopsys、Mentor)垄断。

这三个厂商如果都被禁止与中国厂商合作,估计所有做芯片的厂商都会受到影响。

这对华为的影响有多大?

首先,在几年前这三家公司就已经终止了向华为提供新的 EDA 工具了。

早两年还有一家公司因为疑似给华为供应 EDA 工具被查了。

就目前来看,暂时还没有太大的影响。

原因有两个,第一,它并不是彻底不让华为用 EDA 工具了,而是不能再提供新的 EDA 工具给华为。

就像是之前微软不再维护 Windows 7。

但这次还多了一条 —— 不让你更新系统。

所以,软件版本会一直停留在被打压那一年。

接下来就要说到第二条了,EDA 工具普遍会超前于当代的芯片制程一些。

所以,短时间内影响不大。

但是长期来说,就不好说了。

举个例子,接下来的 3nm、以及未来的 2nm 都需要用到新的 GAA FinFET 工艺。

这个工艺就需要 EDA 工具验证数据库的更新支持。

不过!

也正像前面列举的 Windows 不更新例子一样,这事儿也不是完全就没有办法了。

虽然 EDA 工具是海外,甚至可以说是美国垄断。

但我们自己也有 EDA 工具。

由于之前三家公司与华为终止 EDA 工具授权合作,这些年我们自己也在大力发展 EDA 工具。

目前来看,布局已经不少了。

数字后端布局布线,有国微思尔芯。

数字芯片验证,有芯华章;

ECO 修调,有奇捷科技;

总之,出于垄断以及技术封锁,我们自己也在大力投资发展 EDA 工具。

相比于十多年前,最近这几年称得上是国产芯片相关行业最好的发展时期了。

就拿 EDA 工具这么一个可能市场规模就几百亿元的 —— 「小众但高门槛领域」来说。

数据显示,EDA 公司从 2010 年开始,融资次数超过 70 次,融资金额超过100亿元。

仅 2021 年就有 22 家 EDA 公司进行了超过 30 次融资,华为也在投资这些 EDA 工具公司。

大家都在寻求一个新突破。

砸了这么多钱,孵化出这么多的企业,未来国产 EDA 工具厂商的发展是有盼头的。

起码比十多年前错过了竞争发展,到头来被人卡脖子要强。

只不过就目前来看,EDA 工具被限制的阵痛期还是会偏长。

现在看来,大家都是在点对点的突破,等到未来融合成一套完整的 EDA 工具时,估计我们就不怕它再卡脖子了。

除了 EDA 工具,最新曝光的消息称,美国还在考虑限制向中国存储芯片厂商提供芯片制造设备的数量,包括长江存储等。

说实话,看到这儿的时候,机哥拳头都硬了。

搞完华为搞中芯、搞完光刻机搞 EDA、搞完处理芯片搞存储芯片。

真的很想骂一句 —— 你™️的有完没完了!

但在冷静下来想清楚后,机哥忽然觉得…

这好像也不完全是坏事。

所有压力、技术封锁,都在逼着我们把这些东西变成完完全全的自主研发。

但这些技术,一旦真的实现自主研发了,对科技行业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以前 EDA 落后,一被卡脖子就出现了数十家企业开搞 EDA,各家纷纷投资。

但现在,每一家厂商都在寻求破局的办法,研发各种芯片技术。

阵痛期当然是会有的,但厂商能在阵痛中快速发展求生存,好像也不错。

或许,在这个压力之下,未来才会有更多的华为出现呢。

被卡一次脖子,以后就不会在同一个地方再被卡脖子一次。

冲吧,国产!

标签: 工具 EDA 芯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