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苹果公司(硅谷狂夫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的创业史)

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资讯 57

  在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北部,介于旧金山和圣何安市之间,有一个长48公里、宽16公里的狭长地带,这里集中了全美96%的半导体公司,并生产电子工业的基本材料——硅片。因为这种独特的地形和产品,自1971年开始,这个狭长地带得到了一个形象而又生动的名字——硅谷。硅谷作为美国以电子工业为核心的高科技产品研制和开发的基地,已成为美国经济发展最快和最富裕的地区。

世界电子工业年销售额为1000亿美元,硅谷就占去了400亿。在这片狭小的空间里,竟云集了7000名博士,并涌现出15000多名百万富翁。而在这些富翁中,最令世人瞩目的莫过于苹果电脑公司的创办人史蒂夫·乔布斯了。这个被人们称为硅谷狂夫的年轻人,创造了现代天方夜谭:他以东拼西凑的1300美元起家,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推出的苹果个人电脑席卷了全球。到1980年,年仅25岁的他已拥有数亿美元的个人资产,成了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他成为白宫的座上客,美国总统里根对他十分赏识,称他是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让我们来看看这位美国式的英雄是如何创造硅谷奇迹的吧。

  乔布斯是个由养父母抚育大的孤儿。1955年2月24日出生于旧金山。乔布斯小时淘气、聪明,又好动。1961年,担任汽车贷款业务员的老乔布斯,因工作需要,举家搬到地处硅谷的山景镇。从此,乔布斯就生活在这个充斥着世界上最新科学技术与最先进的管理知识的环境之中,耳濡目染使他的性格很早就表现出硅谷人的特点——敢于创新,富于竞争和冒险精神。

  刚满10岁的乔布斯迷上了一样东西:电子。这个小东西似乎对他有无限的吸引力。他家左邻右舍都是惠普电子公司的工程师,在周末休假时人人都手持烙铁与显示器在钻研。有一天,邻居赖瑞工程师带了一只原始的碳制麦克风回家,接上电池,挂上喇叭,就可以发出声音。这可把乔布斯给迷住了,一个劲地向赖瑞提问。赖瑞干脆把麦克风送给他,让他自己去仔细研究。此后,乔布斯每天晚上都泡在赖瑞家中,一点一滴地汲取有关电子的知识。

  赖瑞见这小家伙聪明好学,就推荐他参加惠普公司的发现者俱乐部。这是个专门为年轻工程师举办的聚会,每星期二晚上在公司的餐厅中举行。就在一次聚会中,12岁的乔布斯第一次见到了电脑。那天晚上,俱乐部展示了一种新式桌上型电脑,让大家打着玩。乔布斯一边玩,一边想自己要有这么一台电脑该多好呀!这一梦想成了他日后在硅谷闯荡的强大动力。

  刚上高中,乔布斯便经渥兹尼克介绍加入了学校电子俱乐部,成了一名电子迷。高二时,他利用课余时间到一家名为哈尔德克的电子商店打工。不久,他把各种电子零组件的价格都熟记在心中,成了一位电子零组件的定价专家。渥兹尼克经常到这家商店买电子零件,并亲手装配了第一部自创电脑。见到这部电脑,乔布斯惊讶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更增添了几分对渥兹尼克的敬重与友谊。

1972年,年仅17岁的乔布斯考上了俄勒冈州的**学院。大学毕业后,乔布斯又回到硅谷,在华纳利电子公司上班。这时,渥兹尼克在惠普公司担任桌上型电脑部门的工程师。两个老朋友又在硅谷会合了。

  1976年初,在乔布斯积极鼓动下,两个年轻人决定成立自己的公司。乔布斯卖掉了福特汽车,渥兹尼克卖掉了心爱的惠普65型计算器,好不容易筹措到1300美元,这家小公司就在乔布斯的车库里开张了。时年乔布斯仅21岁,渥兹尼克26岁。

  这个突如其来的生意改变了一切。装配场所太小,乔布斯就把刚出嫁的妹妹的卧房作为苹果电脑公司的办公室、仓库和装配场。无钱购买零件,乔布斯就不眠不休地在硅谷穿梭,试图找到一家愿意赊欠的供应厂商。在碰了许多次钉子后,乔布斯终于说动了一位名叫牛顿的电子器件商,同意以30天的期限无息赊给苹果公司2万美元的器件。于是,握兹尼克、乔布斯及其妹妹便没日没夜地加工、装配,在这20多天里,乔布斯家及车库里的灯光几乎昼夜通明。终于,在赊账后的第29天,他们将装好的50台电脑中的最后一批卖给了商店,同时也如数还清了赊欠款,净赚12500美元。

  第一笔生意的成功使乔布斯和渥兹尼克备受鼓舞。几天以后,乔布斯就开着他父亲的车子去兜揽生意了。到这一年年底,公司卖出苹果1号电脑150台,销售额达95000美元,其中半数为利润,显示出个人电脑这一行前景极其乐观。

  接下来就是做广告。麦克肯南认为,唯一能突破现有电脑迷这个小市场的办法,就是在一本大众化的而且没有电子公司敢去登广告的刊物上打广告。这样这家从车库起家的小公司就会一炮走红。他千挑万选,竞选中了《**》。当然,在《**》上登广告的费用极高。对此,一心想打知名度的乔布斯不假思索便同意了。

  万事俱备,就缺金钱了。乔布斯先去找他原先所在的华纳利公司,后又找西曼科技公司,都碰壁而归。就在一筹莫展之际,风险企业家开始光顾这两位年轻人。第一位是瓦伦丁,他是由华纳利老板介绍来的。瓦伦丁来到乔布斯家,看见他身穿牛仔裤,散着鞋带,留着披肩长发和胡须,一副邋遢相,根本不像个企业家的样子。瓦伦丁觉得不妥,未敢问津,而把乔布斯介绍给另一位企业家——英代尔公司的前市场部经理马克库拉。

马克库拉是一位练达的风险投资者,他在英代尔公司任职期间大肆收购那些急需钱用而无法等待上市的员工的认股权证,结果在公司股票上市之后,他因拥有大量股票而变成了百万富翁。眼下他正闲居在家,等待着新的投资机会。这位38岁的富翁来到乔布斯的车库,当他看到苹果2号样机演示几个操作功能时,简直惊呆了。因为他在英代尔公司呆过,对微电脑十分精通,他一眼就看出苹果机具有不可估量的前景 。

他决定参股投资,并加入到苹果公司行列。马克库拉最后投资了9.1万美元,并以个人名义担保,让公司从银行取得25万美元的信用贷款。后来,他们3人制定了具体的苹果电脑研制生产计划,并去马克库拉熟识的风险投资者那儿游说,筹集到60万美元。至此,苹果公司已吸引了近100万美元的风险资本,解决了创业初期的**问题。接着,他们又对企业的组建进行了调整,聘请32岁的史考特为公司总经理。马克库拉、乔布斯出任正、副董事长,渥兹尼克任研究开发经理,他们3人各占公司30%的股份,成为公司的3个大股东。从此,苹果公司的生产和业务活动开始步入正轨。

  苹果2号电脑在展示会上获得巨大成功,到4月底,苹果公司已收到订单300多台。在随后的日子里,订单有增无减,到1977年底,苹果2号又卖出近4000台。1978年中,苹果2号依旧供不应求,订单甚至已排满26个月。苹果电脑终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囊括了个人电脑市场,令所有的竞争者望尘莫及。而苹果公司的销量仍在直线上升,1978年8000台,1979年更是翻了4倍,达到3.5万台,销售额也达到4700万美元。苹果成为个人电脑的代名词,一场个人电脑**也随之在美国轰轰烈烈地展开。而公司的创办者乔布斯也成为登记在册的百万富翁。

1980年是苹果公司大丰收的一年。由于试算表软件的成功推出,苹果2号的销售量又成倍猛增,达到创记录的12.5万台。1980年9月,公司董事会推举乔布斯登上董事长的宝座。为争取公司股票上市,麦克肯南广告代理商为苹果公司发动了一场强大的广告攻势。在《华尔街日报》上,全页广告写着苹果电脑就是21世纪人类的自行车,并登有乔布斯的巨幅照片。1980年12月12日,苹果公司股票公开上市,在不到一个小时内,460万股全被抢购一空,当日以每股29美元收市。

按这个收盘价计算,苹果公司高层产生了4名亿万富翁和40名以上的百万富翁。乔布斯作为公司创办人当然是排名第一,他所握有的股票市值达2.564亿美元,马克库拉居次,达2.39亿美元,握兹尼克第三,达1.293亿美元。苹果公司自1976年初由乔布斯和渥兹尼克两人以1300美元起家,经过不到5年,发展成拥有1000多名职工、市值达数十亿美元的大型电脑公司。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而乔布斯年仅25岁,就跻身于亿万富翁行列,更可谓是奇迹中的奇迹。

  乔布斯一夜暴富、功成名就后,依然奋斗不懈,雄心勃勃。他不惜耗资5000万美元,推出了以他女儿的名字命名的新型个人电脑——丽莎,接着又推出了更为先进的麦金托什电脑。这种个人电脑使用极其方便。一般人只需花20分钟就能学会操作。它还有一个手掌大小的控制设备,叫鼠标。当鼠标在桌上前后左右移动时,屏幕上的光标也随之移动,非常方便实用。

  由于乔布斯过于锋芒毕露,咄咄逼人,无形中得罪了很多人。加上强大的IBM公司也推出了个人电脑,抢占大片市场,使麦金托什电脑节节惨败,总经理和董事们便把这一失败归罪于董事长乔布斯,于1985年4月经由董事会决议撤销了他的经营大权。乔布斯几次想夺回权力均未成功,便在1985年9月17日愤而辞去苹果公司董事长的职务。乔布斯在创立公司10年后,竟成了受害者。

  但是,乔布斯这个发展个人电脑的头号功臣并没有就此沉沦。辞职几天后,他就率领5名来信创办了名为下一站的电脑公司,继续开始他的事业之旅,力图再创人生的辉煌。也许,这位年仅30岁的硅谷狂夫,会柳暗花明,再一次使世界震惊!

标签: 乔布斯 公司 硅谷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