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测试内存消耗高的原因(12代贵?功耗不涨,性能猛增!2代酷睿i5-12600K测评)

心碎小饭包 数码 4

这也算是一个有生之年系列的产品了,从2014年的低调登场到2021年的耻辱下播,Intel的14nm工艺在桌面端足足占据了六年时间

六年啊 都足够一个小学生变成大学生了

在这个2021年末尾的时候,我们终于等来了Intel 10nm的桌面级产品

这就是12代酷睿Alder Lake

那么它的表现到底如何呢,一起来看我们今天的评测吧

现在给大家展示的就是12代酷睿的三颗实物,首发序列只有i9 12900K、i712700K和i5 12600K

想要非K序列的型号要等到明年了

我们把它跟11代酷睿放到一起比较一下,可以明显看到面积大了很多,顶盖形状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当然它们内在的提升并不比外观的变化小啊

除了一开始说的工艺上换到10nm 并且是目前性能最好的10ESF(Intel 7)之外

架构上可以说也是自从Skylake登场以来最大的变化

最醒目的变化就是采用了性能核心和能效核心混合的大小核架构

性能核心的名字叫Golden Cove

传说中目前架构最宽 单线程性能最好的x86核心

能效核心或者说小核心的名字是Gracemont

4个组成一簇 刚好跟1个Golden Cove占据差不多的面积

两簇小核心加上缓存之类的正好占据原来10核Ringbus架构下两颗大核的位置

虽然Intel官方和我们的认知当中小核心都是为了能效尤其是待机能效

但是很明显基本上没人在台式机上在意这件事情

Gracemont小核簇对于12代桌面产品来说最大的意义还是在有限的面积下提供更高的多线程性能

同时为了方便大小核簇的调度Intel在内核中集成了专门的线程调度单元

周边配置方面这次12代也堪称豪华

直接一步到位上了DDR5内存标准和PCIe5.0

这两个标准还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高速信号对于主板电气性能要求的全面提高

看一下这代的Z690主板,PCIe插槽和内存插槽采用的都是全贴片工艺

本来露出来的针脚现在没有了 机械强度肉眼可见的降低

弄不好过段时间我们就能看到什么大力出奇迹的新闻了

既然便宜不了那就做到各方面拉满 比贵更贵

比如华硕这次的MZ690E

看一眼供电堆了足足24相

然而最夸张的不是24相本身

而是每一相都有105A的供电能力

算下来极限承载能力接近三千瓦

灯效从之前的小屏幕变成了大的点阵LED

接口方面也是该给的都给到了 算是把Z690芯片组带的PCIe链路给用干净

不过这代华硕主板最让我感觉实用性的还是这个显卡插槽锁扣按钮

以往想拆卸大型显卡尤其是有背板的必然要过PCIe卡扣这一关

除了主板之外这次其它的测试配件我们采用了金泰克的DDR5内存

这个内存标的是4800但是在主板BIOS里可以直接一键开启5200频率

从内存性能测试的结果来看DDR5 5200的带宽的确是很瞩目

差不多赶上DDR4刚开始时候DDR43000四通道的水平了

但是延迟方面确实也是大了一些

显卡方面采用英伟达的3080Ti公版

这个是大家的老朋友了我就不多作介绍了

电源是华硕的雷神1200W

散热则分别是华硕的龙神2代360一体水冷和猫头鹰的NH-U12A黑色版风冷

这两款产品现在你买到的都自带了LGA1700扣具可以直接使用

压制12900K烤FPU的话

旗舰360水冷的表现确实会优异一些

200多瓦的功耗下温度可以控制在70度左右

但也肯定不至于像之前说的那样风冷没法用

考虑到10ESF的密度并没有那么夸张

风冷散热器在这代产品上的表现还是可以的

压制200多瓦的12代旗舰温度稍微高一些达到80度以上

如果换双塔风冷的话温度应该还能再低一点

总之绝对不至于风冷不能用

当然要超频玩的话能配水冷还是配水冷散热的余量会大一些

但是i9这个流量密码怎么可以放过呢

12900K的测试数据我也做了一遍 大家有需要的话可以拿去跟网友吵架什么的使用了

这个8 0的意思是关掉所有的Gracemont能效核心

只保留8个Golden Cove

担心大小核在Windows下调度有问题的同学可以参考下8 0模式下的成绩

好的 关于i9我们就到这里 12900K的生产力和游戏测试肯定有茫茫多的人去做

我们就不多把目光聚焦在这里了

来看今天真正的主角 i5-12600K

12600K相比12900K来说仍然是传统艺能的核心数量、频率和缓存方面区别

但由于本次架构多了一个小核 能施展刀法的地方又多了一些

12600K的基础配置是6个Golden Cove加4个Gracemont

三级缓存方面砍到了20M

睿频方面全核4.5G单核4.9G

要尝鲜12代的话很明显12600K应该是大多数人会考虑的选择

而且还是搭配DDR4内存的主板

这样下来一套的预算也在比较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但是很遗憾这次首发没有借到DDR4的Z690主板

只能用DDR5内存进行测试

后面有了DDR4内存的Z690之后我会专门出一个内存篇

来讨论一下内存的选择和频率之类的对12代性能究竟有什么影响

竞品选择方面自然不能少了上一代同级的11600K

至于AMD这边的六核心Zen3实际上有两颗,5600X和5600G

就让它们一起上场凑够四颗好了

所有DDR4内存的平台都采用32GB双通道3600C18

开启各自内存控制器的1:1同步模式

首先是我最喜欢的Super Pi测试

这个测试里很意外的12600K比11600K还要略微慢一点

但是相比5600G和5600X来说Intel这边仍然有一点优势

CPU-Z跑分

12600K虽然频率低了一些但是GoldenCove的单线程性能依然强大

单核跑分达到了750 多线程跑分也在小核的助力下达到了7089分

这个成绩再稍微超一超都足够超越10代的i910900K了

接下来是喜闻乐见的Cinebench R20和R23的跑分

12600K在R20当中单核也能跑到解禁700分 多核则是6500

在这个测试里的多线程性能相比上代产品来说都快翻倍了

相比AMD竞品的提升也非常可观

R23的表现也差不多

单线程可以跑出1820分的成绩

多线程方面则是17000

借助强力大核和高面积效率的小核

同时在单线程和多线程两项跑分里都占据优势那还是很轻松的

然后是WinRAR测试

这个曾经是Intel的传统强项

在Zen3之后就是AMD的天下了

12600K在压缩测试当中仍然没能胜过5600X

但是相比自家的上一代产品仍然是有明显进步的

接下来是Adobe软件测试环节

在Lightroom测试当中拥有强力大核和高内存带宽的12600K跟预想的一样取得了优势

我们来看一下子项目

在最占据时间影响使用体验的RAW转换环节

12600K相比11600K快了大概有一半以上

相比5600X也有20%以上的性能优势

另一个非常耗时间的RAW图片预览创建操作里

12代的领先幅度就更惊人了

相比11600K快了一倍

相比AMD这边领先幅度也是差不多20%

如果你平时需要经常使用Lightroom的话

12代酷睿应该是一个值得你考虑的选择

接下来是Premiere视频剪辑测试

总分方面12代相比11代和Zen3都领先不少

我们继续来看一下子项目

回放测试当中大家相差不大

而在导出和特效生成这两块性能上12600K相比对手都领先不少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Photoshop

摄影修图用户还是参照前面的Lightroom测试为主

这个测试当中12600K的领先优势就没有那么大了

实际上现在PS里的滤镜选区之类的操作除非图特别的大

否则硬件的性能基本上是溢出的

所以这一项测试的意义不如前两个来得大

大家稍作参考就好了

然后是各位臭打游戏选手最期待的游戏测试

由于CPU测试不像GPU测试

CPU测试场景稍微不一样帧数都有可能波动

GPU的话你站那不动渲染压力基本一致不会有太大误差

所以我们只选择了几个有自带Benchmark的3A

总体来看游戏性能的胜负跟游戏本身的选择关系还是挺大的

GTA5、全战三国、孤岛惊魂6和杀手3当中12600K取得全面领先

但是古墓丽影暗影当中四帧惜败于5600X

具体的大家可以看这个汇总表格

另外有人肯定会担心第一代大小核架构的小核影响游戏性能

所以这里也做了一个关闭小核只采用6 0的游戏测试

结果是关闭小核未必能对游戏性能起到正面效果

在部分游戏当中反而会带来一些性能损失

也可能是因为小核可以分流掉游戏一些低负载线程的性能需求

总之至少在Win11下没有关闭小核的必要

至于Win10有没有必要手动处理调度问题

这个首发时间太紧来不及做测试

后续也会做相关的针对测试

最后就是功耗散热和超频

12600K默认频率下烤全核心AVX的功耗大概是120瓦左右

随便用个什么百元风冷散热器都可以压制

超频的话我手上这颗可以超到大核心4.9G,小核心3.8G

此时烤AVX的全核功耗在160~180瓦左右

百元风冷散热器应该比较吃力

建议还是用双塔或者240水冷往上的产品来压

跟上一代不太一样的是这代的Ring频率默认就已经有4.5G以上

基本没什么超频空间

跟同样超频到5.0G核心 4.5G Ring的11600K再比一下游戏性能结果如图

超频之后的游戏性能仍然可以有一定提升

但是没有11代超频的提升幅度那么大

11代的Ring频率实在是低得有些离谱有点限制游戏性能发挥

12代顺便也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最后总结时间

12代虽好但是目前第一批尝鲜的代价也是不菲

12900K一套光主板CPU内存加起来就得八千乃至上万元

相比之下12600K 入门主板 DDR4内存应该会是大多数人尝鲜的选择

大概4000元就可以解决三大件

而现在DDR4内存很多便宜的产品也可以轻松超到4000往上的频率

相比DDR5 4800这种初代产品估计性能也差不了太多

而回到CPU本身

功耗方面随着工艺的进步在大幅度提升多线程性能的同时功耗相比11代也降低了不少

只要有合适的扣具

百元风冷散热器完全可以继续服役

这一套下来体验拉满

价格相比11代平台来说也不会贵特别多

喜欢尝鲜的用户或者对于某些性能提升有刚需的用户可以考虑入手

这次测试时间比较紧促

很多地方都来不及安排

像Win10下的大小核性能表现

DDR4内存的性能表现

DDR4 Gear1 收时序能不能反杀DDR5 Gear2

核显性能

标签: 测试 核心 主板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