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乎完美的佩戴舒适度、强力又不失舒适的降噪效果,QC45 依旧是一次求稳的换代。
近两三年,在手机厂商的带动下,真无线(TWS)和降噪这两个关键字逐渐火了起来,并且很快得以普及。降噪耳机更是从一个小众品类,摇身一变成了颇受用户欢迎的随身装备,如今要问什么数码产品能够有效提升用户的幸福指数,那降噪耳机绝对有一席之地。
说起主动降噪,Bose 作为这项技术的发明者和推广者,绝对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品牌,QuietComfort 系列更是行业标杆一般的存在,直到现在我依旧能够记得第一次带上 QC20 时,那种给世界按下静音键的惊艳体验。但这两年,Bose 在产品节奏上其实多少有些拖沓,但好饭不怕晚,前两个月 Bose 正式发布了 QuietComfort 45,作为老将 QC35 II 的换代产品,我个人相当期待它的体验。
Bose QC45 的重量约为 238 克,而 Bose QC35 II 的重量约为 240 克,对于头戴式耳机来说,个位数的重量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但不知道为为什么,拿到 QC45 我总会产生一种它比老款要轻一些的感觉,戴上又感觉比老款重一些,这或许就是玄学吧。
这最关键的原因在于,Bose QC45 的工作模式只有 Aware 和 Quiet 两种,也就是通透模式(环境音)和消噪模式,消噪模式下并不支持用户调整降噪级别。在这方面 QC45 和 QC35 II 确实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如果是老用户的话换到 QC45 可能会有些不适应,我希望在后续固件或者 app 更新中,能把选择权交给用户。
重头戏还是主动降噪开启后的效果,在办公室环境下开启消噪模式后,低频的环境音比如空调声、空调室外机风扇声基本得到了 99% 的隔绝,另外距离我 3 米元同事的机械键盘(雷蛇光轴)声音也降低了 90% 以上,但我自己的打字的声音还是能够听到的。不过 5 米之内的人声是相对能够感知到的,如果非用百分比来表示的话我个人感觉降低了 80%。
在这样的环境下,QC45 和 QC Earbuds 的「性格」就有着明显的区别,QC Earbuds 对于人声的消除更强一些,但诸如机械键盘声音的压制就比 QC45 弱了一些,另外 QC45 开启消噪模式后,底噪的控制也更加出色,非常接近那种绝对静谧的感觉。
在通勤环境下,比如像是公交车和地铁车厢里,还是像刚才说的那样,发动机、轮子与铁轨的摩擦声都能大幅度的降低,人声的压制没有那么强,但不会那种所有人在你耳边低语的那种嗡嗡的感觉,所以不会产生不适感。
至于坐飞机的体验,因为近期正值疫情所以我这一段时间一直没有出差,所以这个部分只能说声抱歉了,但其实 Bose 的降噪能力一直是顶尖的,所以这点我觉得大家不必担心,只不过是在调校上会有所区别,而且对于降噪耳机来说,每个固件版本的降噪体验都可能有着较为明显的风格上的差异,目前我这个测试耳机的固件版本号是 1.0.3,供大家参考。
也就是说降噪部分,Bose QC45 的整体表现依然是足够亮眼的,算是稳中有升,幅度并不明显,讲道理在头戴式耳机这个品类里,我认为短期内并不会有降噪能力的大幅度提升。
在音质体验上,Bose QC45 也有着小幅的提升,官方介绍中依旧是熟悉的 Triport 声学结构,还有动态音质均衡技术,其实从描述上来看它和 QC35 II 上宣传的「音量优化均衡技术」是一个东西,但实际听感上,QC45 高中低频的层次感上有了一定的增强。
如果把 QC35 II 比作是「白开水」的话,那 QC45 就相当于「农夫山泉」,因为你能感觉出那么一点甜味了,不过这个甜味并不浓烈,甚至不太容易轻易发现。当然,它在「性格」上确实没有什么大变化,听听流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