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主板(一文讲透A股中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的核心区别)

薰衣草的美 电子 14

大家好,我是老韭,一个比普通散户多学了一点专业知识、多经历了一些账户起伏的老散户。

前天有个朋友问老韭,主板、创业板这些到底是啥意思?怎么区分?有没有什么战略区别?老韭单独用一篇文章来回答。

“板”的本质是什么?

在股市上人们经常说“主板”、“创业板”,很多人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些市场模块为什么要叫“板”?

说白了不管是什么板,都是把投资者和上市公司连起来的一个平台。

至于为什么叫“板”,其实和人们取名字一样,小明为什么叫小明,小红为什么叫小红,没有特别缜密的逻辑,就是一个符号而已。

与此同类的还有代码,有人问上海主板代码为啥是“6”开头?深圳主板代码为啥是“0”开头?这里有什么原因吗?

老韭告诉大家,这些都只是符号,没必要细究,咱是来投资的,不是来研究学术的,而且你就跟你追究小明为啥叫小明一样,因为他爸管他叫小明,上海主板为啥以“6”开头?因为证监会让他以“6”开头。

研究这些意义不大,成就感也不高,大家只要记住甭管是什么板,起到的核心作用就是把投资人和上市公司勾连起来。

为什么要设这么多板?

这时可能有人就问了,既然都是一个作用,那干嘛不只设一个板?设那么多板干嘛?

这就是涉及到这些板的战略问题了,老韭逐一说一下。

主板——

主板又叫一板市场,因为是第一批出现的上市公司向大众融资的市场,大家知道,凡事都有第一次,主板其实就是个试验工具,因为当时是新中国第一次搞资本市场,全国只有两个板,一是上海主板二是深圳主板。

而当时被试验上市的公司基本都是国企央企或一些明显的龙头公司,因为这些权重大的股票云集,所以沪深两市第一次搞的这个投融资平台便真正成了全国资本市场的主板。

中小板——

中小板又叫中小企业板,2003年通过的,以前老韭和大家说过,90年代最开始搞资本市场的时候,目的是让中国的资本市场快速成长,所以对个股的要求没有太多,主要追求数量,经过十多年的沉淀,中国的资本市场相对稳定,搞质量成了主要目的。

而在资本市场搞质量核心在于差异化,因为资本市场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龙头公司更加牛,更是为了让不太牛的公司变牛。所以必须搞一个市场模块专门做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所以中小板就出来了。(中小板目前已经和深圳主板合并,不需太过在意)。

创业板——

于是创业板应声而出,创业板的出现算是彻底地将主板和中小企业区分开来,不仅上市门槛区别很大,而且还有交易条件,这不是说禁止大家炒股,而是通过这种方式告诉你,你即将要买的可是风险比较大的创业板股票哦。

创业板不仅在交易条件上改动,而且代码特征也非常醒目,以“3”开头,让人一眼就能认出这是创业板股票,而不像中小板股票,那代码有时候看晕了和深圳主板容易混淆。

科创板——

因为要发展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啊,但是没钱怎么发展科技?总靠国库支持?国库总不能老支持吧?不经过市场检验万亿国家投资亏损了怎么办?再说总靠国库支持,最后全变成国企了,还科技创新?做梦!

新三板——

新三板是完全独立于上边几个市场的,因为新三板基本没有融资功能,为什么呢?因为他不像普通股票那样快速交易流动的,只能通过股份转让的形式交易,这是其一,其二交易门槛相当高,因为新三板的股票破产概率也相当高。

那为什么要搞新三板呢?说白了,给一些小微企业露脸的机会,同时给一个希望,因为新三板的宗旨是企业到创业板的过渡期,另外就是让市场发现那些埋在沙里的金子,那么多小微企业一定是有能成为大公司的。

读完上述内容,老韭相信大家应该都明白为什么要区分不同的市场模块了,原因很简单,根据市场上投资者的承受能力和专业程度进行区分,大家试想如果所有公司都混在一个“板”里,那交易机制啥的必须得都一样,如果那样的话,按照咱们A股朋友的秉性,估计那些新三板上的一万多只股票都得挨个儿炒一遍,那岂止是一个“乱套”可言。

关于交易制度的区别老韭同样做了个图,如下:

未来,老韭会帮助大家学习怎样研究股票,老韭也会根据不同时机推出系列课程帮助大家在股市中快速晋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您有所收获,请点个赞,老韭感激不尽!

标签: 主板 创业板 资本市场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