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备份数据软件(Mac迁移指南:拿到新Mac,先做这些事)

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科技 21

引言

苹果今年为 Mac 产品线带来了不少有意义的更新。适逢年末,不少人可能已经有了升级换新的计划。

但在享受新机带来的喜悦同时,还有一件不得不做的麻烦事——数据迁移。尽管听起来只是初始设置中的一个步骤,但数据迁移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新机的使用体验和之后的工作效率,因此须加重视。苹果官方有一些指导教程,包括出售、赠送或折抵 Mac 前应该执行的步骤,如何将内容迁移到一台新的 Mac 等,但都略嫌简略,不足以解决迁移过程中的很多常见疑问。

对此,本文准备结合自己几次迁移的经验,从可选途径、考虑因素和具体步骤等方面介绍在 Mac 间迁移数据的方法,希望能为有此需要的读者提供帮助。

一、可选途径

(一)使用「迁移助理」工具

作为系统内置和官方推荐的工具,迁移助理是大多数情况下最简单、效果最好的迁移方式。

迁移助理

但是,和大多数苹果系统的内置功能类似,迁移助理同样具有简洁度有余、灵活性和信息量不足的缺点。在迁移范围的选择上,除了少数几个语焉不详的选项,用户并没有太多定制的空间,迁移过程中显示的进度条和时间预测也基本属于娱乐性质。

此外,迁移助理能否成功运行有一定运气成分,在 MacRumors 等用户论坛上能看到大量「搬到一半卡住不动了」的哭诉。不过,这一问题似乎近年随系统升级有所改善——例如,John Gruber 就在 M1 版 Mac 的评测中对其大为赞赏,我自己两次使用迁移助理的经历也都比较顺利。

(二)全盘恢复

有过 Windows 维护经验的读者一定对使用 Ghost 备份快速装机不陌生。类似地,Mac 系统的迁移也可以通过在新机上直接恢复旧机的全盘备份来实现。

最简单的方式还是使用时间机器备份:将备份盘连接到新机上,启动到恢复模式,然后选择「从时间机器恢复」即可。此外,SuperDuper!Carbon Copy Cloner 等第三方软件也可以创建具有完整启动盘结构(bootable)的克隆,将其恢复到新机的内置硬盘就实现了迁移的效果。

Carbon Copy Cloner

显然,全盘恢复的吸引力在于它是一种「无损」的迁移方式——新机在恢复克隆后将与旧机完全一样,而不用费心考虑是否遗漏。但相应地,这么做也会导致「泥沙俱下」,在迁移范围上没有灵活性,只能将有用和无用的数据一股脑地带进新机;不少软件也不能自动适应新硬件,还是需要重新配置或者激活。此外,随着 macOS 改用 APFS 文件系统并对系统分区施以越发严格的保护,磁盘克隆的创建和恢复都越来越困难,出现问题的几率也越来越高。因此,本文并不推荐再继续使用这种方式。

(三)手动迁移

如果你不信任迁移助理这类工具、不满足于其定制选项,或者干脆就是想从头开始设置新机,手动迁移仍然是一个最灵活的选项。事实上,尽管「无缝迁移」听起来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但旧系统可能随着多年使用积累了不少藏在「死角」的垃圾文件,和虽然用不上、却舍不得删除的资源。借着换新机的机会从头配置一遍使用环境,不仅可以避免四处清理的麻烦,也可以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和了解自己的使用需求。

当然,手动迁移也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缺点——麻烦。你不仅需要四处寻找要转移的数据,很多配置也无法通过简单的复制粘贴迁移到新机。因此,本文并不建议单独使用手动迁移方式,而是根据下一节讨论的因素,考虑如何在工具迁移和手动迁移间分配比例。

二、制定迁移方案的考虑因素

(一)数据类型

「数据迁移」是一个非常笼统的说法。电脑上数据的价值、功能和位置各不相同,就迁移换机的场景而言,至少可以将数据分为「文档」「软件」和「环境」三类并予以区分处理:

(三)迁移条件

旧机的处置方式: 不少人都会在购入新机的同时将旧机出售或者转赠,因此在迁移后不久(甚至之前)就无法再操作旧机。因此,迁移数据时应当向完整性倾斜,不要过多考虑是否会将无用数据导入新机,以免事后无法找回。相反,如果准备继续保留旧机或者不急着转手,就可以向整洁性倾斜,先将关键数据迁移到新机即可;如有遗漏,再随时回旧系统拷贝也不迟。可用的备份工具和连接方式: 尽管迁移助理可以选择多种数据源和连接方式,但最稳定的还是通过雷电或 USB-C 方式连接的时间机器备份盘或 Mac,有线局域网次之,WiFi 传输则很容易出错,应该尽量避免。此外,如果从时间机器备份传输,最好能使用固态移动硬盘作为备份介质,机械硬盘在传输配置文件这类小文件时的低性能会很浪费时间。

综上所述,本文推荐以迁移助理为主、手动迁移为辅的迁移方案,后文也将以这种方案为主列举具体步骤。

三、具体步骤

(一)旧机上的准备

第一步:创建备份

备份是迁移工作的起点和基础。如果准备从时间机器迁移数据,备份的干净、完整性显然是迁移成功的关键。即使打算全部手动迁移,旧机的完整备份也可以在出现问题时作为安全网。

如前所述,在创建用于迁移的备份之前,应当先将系统升级到与新机相同的高版本。此外,最好先花点时间清理系统中的垃圾文件(可以使用 OmniDiskSweeper 等第三方工具,也可以使用内置的「避免杂乱」功能),并使用磁盘工具中的「急救」功能修复磁盘错误,确保得到的是相对干净的备份。

备份步骤本身则非常简单:如果此前已经使用过时间机器备份系统,那么连上备份盘,点击菜单栏的时间机器图标 「立刻备份」,等待创建一份最新的备份即可。否则,根据官方指南新建一份备份。

如前文讨论,在同步盘的帮助下,文档的转移是相对容易的,而应用程序也可以比较方便地通过 App Store、Homebrew 等方式集中安装。因此,如果追求迁移效率,可以有选择地取消「应用程序」和「用户文件夹」下部分项目的勾选,优先转移「其他文件和文件夹」和「系统与网络」两项,以保证新机可以继承熟悉的使用环境。

选择完迁移范围后,就可以起身做点别的了。迁移所需的时间根据数据规模、数据源和连接方式而异。经验上,由于我的数据量不大(100 多 GB),在 USB-C 连接下半个多小时可以完成复制。

对于迁移助理在运行过程中不幸卡住的情况:

如果发生在开始复制数据之前(即统计待迁移数据信息的环节): 直接取消即可,然后尝试换一种数据源或连接方式。如果发生在开始复制数据之后: 长按电源键关闭系统,开机时按住 ⌘R(Intel 处理器机型)或长按电源键(Apple 芯片机型)重启进入恢复模式,重新安装 macOS,然后从头开始设置系统。

第二步:安装、启用和授权软件

虽然迁移助理可以迁移软件,但并非所有软件都能在迁移后直接在新机上工作。因此,进入系统后建议按照以下优先级安装、启用和重新授权:

自带配置同步功能的软件: 如 Chrome、Firefox、VS Code 等,只要重新登录账号即可自动恢复原来的设置和插件。支持从外部路径导出和读取配置的软件: 如 Alfred、Keyboard Maestro、Hazel 等。在旧机上将配置文件导出到一个同步盘中的位置,然后在新机上设置从该位置读取配置即可。不支持配置同步或导出的软件: 根据 macOS 的惯例,绝大多数软件都会将配置文件和数据存在以下位置之一,其拷贝到新机上的对应位置即可实现相关数据的迁移:所有用户共用的软件资源、软件设置: /Library/Application Support/软件名称或 Bundle ID/、/Library/Application Support/Bundle ID.plist当前用户的软件资源、软件设置: ~/Library/Application Support/软件名称或 Bundle ID/、~/Library/Preferences/Bundle ID.plist沙盒环境运行的软件(以 App Store 渠道下载的软件为主)的资源和设置: ~/Library/Containers/软件名称或 Bundle ID/若干沙盒环境运行的软件共享(如同一厂商开发的多个软件之间)的资源和设置: ~/Library/Group Containers/Group ID/

(如有兴趣进一步了解,可查阅官方文档《macOS Library Directory Details》和《Container Directories and File System Access》。)

例如:

微信: 账号信息、聊天记录位于 ~/Library/Containers/com.tencent.xinWeChat/Data/Library/Application Support/com.tencent.xinWeChat/Office: 自定义模板、VBA 脚本位于 ~/Library/Group Containers/UBF8T346G9.Office/User Content.localized/。

如果你不能确定某个软件的数据保存在何处,除了向搜索引擎求助,还可以使用免费的 AppCleaner 软件。它的本职工作虽然是卸载,却也可以用来查找软件在系统各处的痕迹;将随意一个软件拖入其窗口,就可以看到所有相关的文件和目录,然后针对性地备份和拷贝即可。

用 AppCleaner 查找软件的关联路径

关于抹除旧机数据的额外讨论

如果你准备将旧机转售,可能会顾虑仅仅抹除硬盘并重装系统是否足以保护隐私,是否需要一些额外步骤来保证数据已经被充分擦除。这当然是合理的顾虑;事实上,早期版本磁盘工具曾经提供「将所有数据清零」和「安全抹掉」等功能,通过向硬盘中反复填充空白数据,减少事后通过软件恢复的可能性。

但是,苹果已经在搭载固态硬盘的 Mac 上隐藏了这些功能。根据苹果一篇支持文章的说法,对固态硬盘执行标准的擦除操作已经能使数据难以恢复,因为固态硬盘的工作机制是将写入数据分散在各处(主要是出于减少磨损的考虑),擦除后很难从碎片中拼出完整的信息。

苹果指出,确保固态硬盘上数据安全的更好方式是使用「文件保险箱」(FileVault),这是 macOS 系统自带的硬件加密技术,一般情况下已经默认启用了(你可以到「系统偏好设置」「安全和隐私」「FileVault」确认或手动启用)。由于 FileVault 加密后的数据只能通过加密密钥和对应的密码解锁,而擦除操作会删除加密密钥,即使有数据残留,也因无法解密而完全无用。

当然,如果你确实希望通过反复写入方式擦除硬盘,仍然可以通过终端下的 diskutil secureErase 命令实现,具体方式参见该命令的手册(man diskutil)。你也可以阅读维基百科关于固态硬盘数据遗留的讨论和备份解决方案商 BackBlaze 的博客文章来进一步了解这一话题。

结语

迁移并非能一步到位的工作。尽管八九成的事项可以在两三小时到半天之内完成,但剩下的一两成「长尾」则可能要在接下来的几天以至几周中,随着日常使用逐渐补齐。

事实上,大多数迁移失误都不是出于技术障碍,而是由于图快、图全,缺少耐心。值得时刻提醒自己的是:新机看起来再朝气蓬勃,也是一张白纸,需要经过磨合才能逐渐上道;旧机相比之下再黯然失色,也是掌握你使用习惯和重要数据的坚实后盾。迁移虽然是一件麻烦差事,但也是少有的全面整理数据、反思使用习惯的机会。成功迁移的回馈,不仅是熟悉却更顺畅的使用环境,还有对自身需求的进一步理解和工作流程的优化。

标签: 数据 新机 旧机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