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家好,这期的主题是“动画的分镜艺术与镜头语言”。将从一些精彩案例入手,介绍分镜的基本概念、常见的运镜方式、镜头语言的赏析方法。目的是让观众能够更全面、更有质量的欣赏动画,并帮助刚动漫领域的新人作者们积累必备的基础知识。
分镜的五大要素:镜头编号、画面、动作、对话、时间。
不同的动画公司使用的分镜格式不尽相同,有时会根据使用习惯而改变。比如京都动画、Gainax、吉卜力的分镜用纸就各不相同,但不管怎么变分镜的五大要素都是必不可少的。下面就来逐个解释一下这些要素的含义:
【Cut】镜头编号:
镜头是组成整个影像的基本单位。我们一般把同一机位从开始到结束的画面成为单个镜头,也会针对这些镜头进行逐个编号。
为镜头编号有两个目的:其一,是为了方便导演下达指示,有利于提高沟通的效率;其二是为了确定原画师的工作量,作为计算工资的依据。
一集动画往往分发给多名原画师共同完成的,按照镜头编号来分配具体的工作。同时,有了明确的镜头编号,也方便了回收和整理原画,片尾的“演职人员名单”有时候也是以每个人所负责的镜头出现的顺序,作为排序依据的。
普通的TV动画,每集有300至400个镜头。有些比较高能的“战斗回”可能还会更多,比如《Princess>
我之后要讲的大部分内容也是关于画面的,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分镜与layout(构图)和原画的关系吧。
Layout是按照分镜进一步确定人物与背景空间关系的示意图。要体现出“时间、地点、气氛”。有的导演例如宫崎骏喜欢喜欢亲自绘制layout,也有像今敏这种直接按Layout标准画分镜的鬼才导演,不过现在的主流做法是让原画师来绘制layout。Layout相当于线稿的完成品,必须将最终画面的所有内容完全展现。
我们可以把layout看做分镜的细化,也是从分镜到原画的过渡阶段。以《千与千寻》为例,分镜、Layout与成品的关系一目了然。
另外再看《冰菓》的这个案例,这里体现的是分镜与原画的关系,一个镜头往往对应着多张原画,分镜没有必要画出过渡动作,只需对动作的方向和幅度做出指示即可。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在《夜樱四重奏》中,导演泽良辅为了让原画师更好的理解人物的动作,干脆直接以“草原画”的标准,按照关键动作一张不落的把分镜给画出来了。这是极为少见的情况,对分镜者的作画功底有很高的要求。
这里主要解释一下AC。这个指示的全称是“action>
有观众会问,把动作画连续不是理所当然的吗,为什么还要专门指示?看这张图,新房昭之等人就不吃这一套,他们不会拘泥于运动的连续性,而是刻意追求一种跳跃的观感。
例如《恋如雨止》的这个镜头,女主怒视对方的同时,背后的厨房传来了油锅里刺耳的噪音,从侧面刻画了女主的心情。这里的背景音,就是需要在分镜中做出的指示。
【Sec】镜头持续时间
这一栏表示镜头的持续时间。现在比较流行的写法是“秒 格数”,平时可能会写作“s k”。日本TV动画一般都是按照每秒24帧的规格制作,所以分镜作业时,喜欢将秒拆分成24格,来进行精确定位。
TV动画往往对每集的总时长有非常严格的限制,加入“赞助商鸣谢”和“广告”之后,必须是30分钟,差一秒钟都不行。
所谓的镜头语言可以通过很多方面来体现,其中包括运镜方式、构图技巧、象征手法。这里主要说一下基本机位和常见的运镜方式。
1关系镜头。2、3>
PAN
pan是很普遍的运镜方式,也被称作“摇镜”,顾名思义就是镜头上下左右的摇。
不过在动画中,PAN并非真的在“摇”,而是靠作画层与背景层的移动来实现的。在这之下有很多分支,比如PAN>
这个镜头就是PAN UP,实现的方式很简单,就是将作画层与背景层整体下拉,来造成镜头向上运动的错觉。这种镜头多用于展示人物全身的时候,最后经常停留在人物面部,以便引入后续的对话或者特写。在此基础上进行加速,就变成了Quick PAN Up,简写成QPU。
其实有的时候,为了让相对静止的画面保持动感,也会使用小幅度的PAN UP或者PAN DOWN,通俗一点讲就是为了省钱。这是TV动画的普遍做法,也是与实拍影视剧区别最大的地方。剧场版动画或者是偏写实风格的动画,往往更倾向于减少此类镜头,追求更为自然的实拍效果。
回转PAN,这种运镜方式平时不会随便使用。因为它自带一定叙事效果,回转镜头往往用来传递不安、痛苦的负面情绪。
Follow PAN也称作跟拍,指的是摄像机跟随物体移动的拍摄手法。实现方法很简单,作画层(人物)的位置保持不动,背景层向一侧做相对运动,就产生了跟拍效果。
宫崎骏在《魔女宅急便》的分镜集中专门解释过两者的区别,follow指的是摄像机和被摄物同时移动,而Follow PAN的摄像机是固定不动的。
全称是Sliding,指的是作画层与背景层之间相对运动的指示。与“跟拍”的原理比较类似,用到了作画层的相对运动。比如这个案例中,作画层分成了三层,第一层向左移动,而后面两层以不同的速度向右移动,给人一种镜头在水平运动的错觉,
TU/TB
指的是镜头在不同景别之间平滑转换,换句话说就是“镜头拉近、推远”。
正好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景别”,其实很容易理解,景别就是按照镜头远近区分的,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这之间还可以继续往下细分。
一般来说远景主要用来体现周围环境;全景要把人物全身拍进去,主要用来展现人物之间的位置关系;中景是膝盖以上的镜头;近景是人物胸部以上的镜头;特写针对人物身体,或者某些物体的局部。当然,实际应用中会有些变通的地方,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去分析。
静止镜头。指的是镜头位置固定,被摄物可以是静态,也可以是动态。静止镜头占每集动画的多数时间。在分镜头脚本上出现Fix的指示,是为了表示让运动中的镜头停下来。
有时候会用完全静止的画面,会更加有利于情感的表达。最著名的要数《EVA》长达60秒的静止镜头了,虽说本意是解约经费,不过的确也起到了展现人物内心纠结的叙事效果。
主观镜头
模仿人物视角的镜头,有利于增强代入感。有时也会利用主观镜头的特殊性,来完成“越轴”的处理。(大家可以自行搜索“越轴”这个词,这里暂时先不展开讲了)
以《鬼灭之刃》为例,这里先后出现了两位角色的主观镜头,第一次的目的是增强代入感;而第二个主观镜头,则是用来跨越原本的人物的关系轴线。
广角镜头一般用于紧张的场合之中。透视点不规律,造成视觉发散,从而产生不安感。
淡入淡出。多用于转场画面,为了让过渡更为自然。属于比较基本的转场手段,之后我会列举一些更为高级的转场。
讲了这么多基础,终于该进入主题了,其实上面讲的分镜、运镜,都是为镜头语言服务的。
镜头语言可以理解为创作者想要直接通过画面传递的意图,与构图、机位、摄影都有关系。镜头语言的种类很多,往往是多种技巧的混用,可以大致分类为以下几种:
还是直接来看案例吧,首先是《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这个镜头加入了前景,将人物分割开来。如此大面积的前景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制造压抑感的效果,阻断的空间也暗示了人物关系出现了隔阂。
《吹响吧上低音号》这个镜头是构图与暗示技巧的混用。表达的思想也是不言而喻,人物被从阴影中拉入了阳光之下,象征着她的正在慢慢的敞开心扉。
“夸张”是很常用的镜头表现手法,珠子一样大的眼泪、从眼眶中“跳”出来的眼球、还有各种浮夸的颜艺都可以归为此类。
以上两个案例都是用夸张来表现“人物跑得快”的镜头,第一个是靠的是被风阻力吹变形的面部来表现的,而第二个用了“追火车”和“撞穿墙”去表现速度,同时也体现出了人物急切的心情。
象征、暗示类:
这类镜头语言往往都有很大的解读余地,是漫评创作者们的最爱。观众朋友们平时自己在观看的过程中,尝试发现镜头的象征性,也能让观影体验有着大幅度的提升。
这个案例来自《恋如雨止》,男主角第一次正面回应了女主角的感情,这里没有先将镜头给到面部,而是通过雨伞倒下的镜头进行过渡。用这种含蓄的表现手法,来象征他们之间的关系更近了一步。
这是《中二病也要谈恋爱》中的一个具有多重象征性的镜头。七宫脸上的这个心形贴纸,跟“邪王真眼”一样都是中二病时期的见证。这一幕发生在她恋爱受挫之后,掉落的心形贴纸既象征着“爱情”无法挽回,也象征着她对于中二病这一“信念”的动摇。
蒙太奇指的是将多个不同的镜头剪辑到一起,来表达原有镜头所不具备的叙事性的一种手法。也属于镜头语言的一种,在动画中也被频繁使用。例如在《吹响!上低音号》中,用粘在蛛网上的蝴蝶来暗示女主角没有退路、将要背水一战处境。
细节不一定属于镜头语言:
刚才提到的镜头语言中,有细节、有暗示,但并非所有的细节之处都可以算作镜头语言。镜头语言强调的是叙事性和导演意图,如果两者都不具备,那就不属于镜头语言,充其量算是彩蛋。
比如千与千寻中的这个镜头。高速公路牌子上字的内容引发了很多解读,不过这个镜头实际上如果不暂停的话是很难发现牌子上的内容的。观众无法看清,又如何去体会导演的意图呢。
每部动画都存在转场,一个优秀的转场,不仅能做到无缝衔接也有一定的叙事性。常见的转场技巧有以下几种:
1、2、3)《未闻花名》这一集,短短十秒就用到了多种转场的技巧。首先,用特写镜头和眼部的相似性,进行了一次转场。然后用了一次panup的镜头动势,这个技巧也可以用来转场,但这一幕中并没有这样用。
另外,花朵落下的镜头也利用了相似性,这同样是常见的转场技巧。就算这时候人物抬起头,看见的是多年之前的女主角,我也并不会觉得奇怪。
4)利用景物镜头转场。这类转场非常普遍,还有一定的展示周围环境、交代时间地点的“功能性”。
7)台词转场。图中的两个角色实际上是在两个完全不同的地方。但两人的台词之间有连续性,利用这样的连续性,很自然的就转换了场景。
8)用视线转场。这里所说的视线“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都适用,比如用人物眺望远方的主观镜头,去转换到远处的场景。或是通过人物的视线引导,转换至下一个镜头。上图的《东京教父》中,就是利用了“路人抬头”的视线引导,将场景转换到了楼上的广告牌。
另外,今敏的动画中有大量有创意、且密度极高的专场技巧,对这方面感兴趣的观众,不妨再品味一下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