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盘分区硬盘分区(穿越时间·SunSolaris磁盘分区结构Solarispartitioning)

忆起那年冬雪 电子 44

Sun Solaris操作系统安装过程中同样涉及磁盘分区的问题,但是它对于磁盘分区的处理方式和DOS、Linux下不同,磁盘分区既不是C:D:之类的直观的盘符,也不是Linux下的hda1、hda2之类的名称,而是cndnsn之类的命名。

Solaris操作系统只能安装到磁盘中的主分区中,而且该主分区必须处于激活状态。

至于磁盘分区的命名,Solaris安装程序同样提供了命名惯例,这种惯例是基于逻辑名,而不是物理名。

如同Linux中的设备命名,Solaris中同样需要区分硬盘接口,对于常见的IDE磁盘来说,其名称便是cndn的格式,其中n是数字。

c代表逻辑控制器号Logical controller number,c0就是第一个控制器;

d代表驱动器号Drive number,d0就是第一个磁盘

s代表分割区slice,s0就是第一个分割区,最多可以分割出0-15号16个分割区,但实际可以使用的分割区只有7个,c0d0s[0,1,3,4,5,6,7],其中2不可移除或修改,被称之为overlap

除了cndn,还有可选的sy,pz

p代表的是分区号partition number,即1-4,指的便是MBR中定义的4个分区,上面已经提到,Solaris只能安装到磁盘的主分区中,这个主分区便是pz中的一个,然后Solaris再在这个分区内划分不同的分割区slice,然后安装文件。

通常老式主板上会有2个IDE插槽,每个IDE插槽可以连接一条IDE数据线,每条数据线上含有两个接口,可以接两个IDE设备,称为Master或Slave,它们在Solaris中的命名便是:

Master

Slave

IDE 1

c0d0s[0-15]

c0d1s[0-15]

IDE 2

c0d2s[0-15]

c0d3s[0-15]

与上述IDE磁盘下的命名规则同理,如果是SCSI磁盘或现在的SATA磁盘,命名则为cntndn的格式。

插槽

sata1

sata2

sata3

命名

c0t0d0s[0-15]

c0t1d0s[0-15]

c0t2d0s[0-15]

本文是对UNIX操作系统中的Solaris磁盘分区命名的简单介绍。

标签: 分割区 命名 主分区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