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松下发布了首款无反相机G1,在那时人们还是习惯称G1作为微单,以彰显尺寸之小。但十年过去了,无反这一名字更获得摄影师认同,无反亦变得越来越大,全画幅甚至成为了共识。
先锋:M43
松下G1,无反的起点
引爆无反市场的重任落到了2009年发布的松下GF1身上,GF1规格与G1相近,但去除了手柄、EVF,机身尺寸、重量大为缩小,加上神镜Lumix G 20mm F1.7助力,消费者第一次感受到无反魅力——它比单反更轻跟小,画质豪不逊色。在同年,奥林巴斯发布了首款无反相机,同为M43的E-P1,相比更早前公布的模型,E-P1造型要好看100倍,成功迷倒无数少男少女的心。
女友1号与20 1.7饼
文艺的E-P1
到了2010年11月,一件影像无反市场格局的事情发生了——GH2惨遭“**”!被**后,GH2的1080P视频码率从24Mbps提升到惊人的176Mbps,画质取得质的突破,成就了视频神机GH系列,GH4是首台能拍摄4K视频的相机,GH5是首台能拍摄4K60P视频相机,而且支持10Bit 4:2:2,GH5S在GH5基础上将高感提高到全画幅档次。
GH2,第一代视频神机
与松下重视频战略不同,奥林巴斯M43无反相机侧重拍照,在2012年发布的E-M5上,奥林巴斯首次实现了机身5轴防抖技术,从此各大相机制造商纷纷向机身防抖转型。在2015年发布的E-M5 MarkII身上,首次引入了像素合成技术,让一块16MP输出40MP照片。
不过在2017年,松下终于与奥林巴斯发生正面“冲突”,松下新发布G9与奥林巴斯E-M1 MarkII定位一模一样,规格亦相当接近。
经过十年发展,M43无反相机建立最完善的无反镜头群(没有之一),引领了五轴防抖、双重防抖、像素合成多项新技术,吸引了小蚁、柯达等杂鱼壮大M43阵型,只是M43空间越来越小——技术雷同、相机销售持续减少,让松下、奥林巴斯两位盟友竞争日趋激烈。
最好的理念>
GXR就是按照这一理念打造相机系统,可工程实现上一塌糊涂。P10、S10采用最大不过1/1.7英寸的小底,在无反市场毫无竞争力。A12 28mm、A12 50mm、A16 24-85mm使用了APS-C画幅CI,可理光把镜头、CIS组装成一个模块,更换模块成本极高。好不容易在GXR Mount上实现APS-C与可换镜头了,镜头卡口却是又小、又不支持AF的徕卡M口,结果被索尼NEX按在地上摩擦了,GXR成了理光催命符。
理想超出能力太多的GXR
尴尬:APS-C无反
在松下G1发布一年后,三星、索尼先后拿出APS-C画幅无反相机,三星在2010年1月发布了NX10,只是三星在相机中缺乏积累,NX10采用了单反外形,性能不出众等原因,没有受到市场的重视。
三星NX10
相反,索尼NEX-3、NEX-5凭借索尼在消费电子市场的人气,惊人的体积——NEX-3、NEX-5采用的是APS-C画幅图像传感器,面积比43要大五成左右,可机身大小与GF1相差无几,一同发布的饼干头E>
索尼NEX-5
在2011年,索尼发布了无反旗舰相机NEX-7,NEX7采用了一块APS-C画幅传感器,像素多达24MP,与M43无反拉开了明显差距,在第二年哈苏将NEX-7包装成奢华相机Lunar,创造了无反相机价格新高,直至Leica SL才打破。
索尼NEX-7
在2012年APS-C无反市场多了两个玩家,富士、佳能。X-Pro1是富士第一台无反,搭载的X-Trans传感器像素仅为16MP,低于索尼NEX-7,但传感器表面采用了6×6像素为一组彩色滤镜阵列,有效避免了伪色、摩尔纹,不再需要低通滤镜,加上XF18mmF2 R、XF35mmF1.4 R、XF60mmF2.4 R Macro三支富士龙定焦,绝对是当年无反画质NO.1。
如果你买不起徕卡M,那可以买一台富士X-Pro1
但更狠的是,X-Pro1采取了旁轴相机造型,带有一个光电混合取景器,既能实现电子取景,又可在光学取景时获取拍摄参数,Install B程度直逼徕卡,一炮而红。
相比X-Pro1的华丽登场,EOS M简直是穷孩子过家家。EOS M使用祖传的18MP APS-C画幅传感器,性能毫无抢眼之处,外形普通,同步上市的镜头只有EF-M 22mm f/2 STM、EF-M 18–55mm f/3.5–5.6 IS STM两支。可EOS M与它后续产品靠精准的市场定位,低廉的售价,几百块一个的原厂转接环闯出了一遍天地,在今天EOS M系列恐怕年销量最高的APS-C无反。
佳能EOS M
奇葩无反宾得K-01
不过无反相机第二次技术革新没有落到富士、索尼、佳能手中,而是由三星实现,它在2014年,发布了新一代无反相机NX1。在NX1上,三星实现了多项第一,APS-C画幅CIS第一次达到28MP像素,第一次使用65nm铜互连工艺,第一次在使用BSI, APS-C画幅第一个实现4K视频,数字处理器更是采用当时领先的28nm工艺,相位差对焦、人脸识别速度快到没有朋友。NX1的传感器、处理器足足领先了其它品牌相机一代,可惜发布NX1没多久三星就悄悄退出了相机市场。
三星NX1
在三星发布NX1同年,徕卡首次推出了基于L卡口无反相机Lecia T(Typ 701),它最大竞争力是徕卡可乐标。
Leica T
A6000、A5000也是NX1同年发布无反,它们像素提升到24MP,主要竞争力是索尼品牌与APS-C画幅。不过在下一代APS-C无反、2016年发布A6300上,索尼提供了4K视频,只是用户纷纷抱怨相机拍摄视频时容易过热,幸好索尼及时止损,同年底发布支持机身防抖、改进了散热的A6500,让索尼获得不少好评。
索尼A6500
适马SD Quattro
在相距NX1发布四年后,APS-C画幅无反再次迎来了BSI-CIS。富士X-T3的X-Trans CMOS 4基于BSI-CIS,有效像素约26MP,全像素下最高连拍速度达到了20FPS,对焦速度达到一线水平。
富士X-T3
在APS-C无反8年发展历程里,三星无疾而终、退出了无反市场,让人遗憾。富士建立了完善的镜头群,机身有X-T3、X-H1压阵,画质、性能绝对是APS-C无反的NO.1。索尼厚此薄彼,全幅无反早就用上BSI,APS-C无反仍是祖传24MP,镜头群更是稀稀疏疏。
**:1英寸或以下
两个在今天已失败的无反系统一起诞生在2011年,一个是宾得Q,另一个是尼康1。宾得Q初代产品Pentax>
Pentax Q
相反,尼康1是无反相机第一次技术**,尼康1 J1、V1传感器虽小,只有1英寸,但它采用了全局快门,第一次在相机上实现无畸变电子快门,CIS表面还集成了高速相位差对焦点。至今为止没有一台能完全超越尼康1技术水平,只可惜尼康1败于自己的市场策略。
Nikon1 V1
在2014年三星除了发布NX1外,还带来全新NX Mini,它改用1英寸传感器,以及NX-M卡口,主攻女性市场,跟随三星退出相机市场而覆灭。
三星NX Mini
主旋律:全幅
2013年,是无反历史上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年份,因为索尼发布了第一台全幅无反相机A7、A7R。作为第一台全幅无反相机,A7、A7R有不少缺点,画质逊色于同等级单反,卡口存在隐患,会导致触点接触不良,但它开拓了一个全新市场,让索尼在相机市场找到一个结实的支点,更代表未来趋势。
索尼A7
索尼在全幅无反市场取得成功关键是索尼半导体大力支持,后者为相机提供了大量独占传感器——2014年发布的12MP>
索尼A9
在相机市场上不止索尼认识到全幅无反的价值,2015年徕卡为L卡口安装了全幅CSI,推出了Leica SL相机(Typ 601)。Lecia S搭搭载了一块对焦速度不错的24MP传感器,原生感光度低至ISO 50,加上Vario-Elmarit-SL 1:2.8–4 / 24–90 ASPH.镜头,画质绝对2015年里最好全幅无反。可Leica SL机身售价达到五六万元,不会对A7系列构成任何威胁。
Leica SL
真正对索尼A7系列构成威胁的要数今年8月发布的尼康Z系统,尼康Z全系列采用BSI-CSI以及大尺寸的Z卡口,不存在先天不足,其中Z6直接对标索尼全幅新基准的A7M3,Z7与D850一起夹击A7R3。到了9月,佳能也发布全幅无反EOS R,EOS R定位较Z6、A7M3低,可附赠原厂转接环,完美兼容EF镜头群,在上市后价格一路走低,对索尼的压力不会比尼康小。
尼康Z7
到了2019年,松下、适马会上市基于L卡口全幅无反,前者会有S1、S1R两款产品,对应A7M3、A7R3,后者没有透露详细规格,不出意外是全幅版Foveon X3,对应A7R3,索尼压力会进一步增加。
松下S1R
全幅无反开启于2013年,真正爆发是2018年,三大相机厂进入全幅无反市场。
越大越正义:中画幅
中画幅是最迟迈入无反时代,而且是以“残幅“的姿态进入的,2016年富士、哈苏分别发布了旗下中画幅相机GFX>
哈苏X-1D
在早前时间富士推出了GFX 50S的廉价版GFX 50R,保留了前者核心竞争力,但更小更品便宜,到了2019年还会上市1亿像素的GFX 100S。
未来:旧格局结束>
ISSCC 2013上索尼展示了一块影响相机市场未来5年,乃至10年发展的CIS。这块传感器规格不惊人,仅有8MP像素、1/4英寸大小,但使用了90nm工艺制造了BSI的模拟电路部分,并通过TSV技术与65nm工艺制造的逻辑电路堆栈起来,在不引入额外噪声下,以较低成本实现了无畸变的电子快门,是A9、A7M3传感器原型。也许三星看到了短期内无法追上索尼CIS,加上相机市场日益萎缩,在发布了强大的NX1后仍退出相机市场。
索尼在ISSCC 2013上展示的8MP、1/4英寸CIS
在索尼早前公布相机CIS列表正好反应了ISSCC 2013的影响,中画幅、全幅、APS-C、M43(1:1长宽比)画幅普及了BSI,1英寸或更小尺寸上提供了Stacked BSI,这些新传感器会结束旧十年格局,开启无反新时代。
目前传言,奥林巴斯会在2019年发布新旗舰,不出意外应是20MP的IMX272,IMX272全像素读取达到60FPS,但祖传12bit ADC会限制动态范围表现,丝毫不会撼动M43、APS-C竞争格局。相反,APS-C使用 26MP@16FPS的IMX571后,根治了对焦不够快的问题,充分发挥短法兰距带来的画质、体积优势,与M43拉开质的差距。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全幅无反在使用24MP@19FPS的IMX410后也解决了对焦问题,也发挥短法兰距带来的画质、体积优势。全幅F4变焦镜头能实现APS-C F2.8变焦镜头同样的性能,镜头尺寸、重量、价格更是相差无几。在BSI-CIS普及后,全幅无反 F4变焦镜头又一次成为兼顾画质、性能、重量组合,又一次成为赢家,APS-C无反要发挥轻便优势,变焦镜头光圈也得缩小到F4,APS-C无反陷入了当年APS-C单反相同的困局。对中画幅来说,1亿、1.5亿像素真正拉开与全幅差距,稳固了自身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