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镜头相机使用教程(最强万元视频微单?松下S5体验与简评)

你深眸似海蓝 电子 82

若是问你为何买松下,相信大多数人是为了画价比而来的。Gh5、S5、S1H他们的录制规格都是越级的存在。

13000(套机)的S5,全画幅4K60P10bit满血Vlog(14档)双原生iso,外录5.9KRaw。如果你是黄鱼用户,那只用10000元就能享受到这样的豪华配置。

说真的,如果S5的自动对焦能好一点,就再好一点点,那将绝杀。

拿起S5,质感细腻、按键踏实,与众不同个的红色录制键,一再强调他视频机定位。前中后三个波轮正好可以分配完快门、光圈、iso。但是GH5上模式转盘的锁定按钮被取消了,略微可惜。

作为视频机,应付日常拍照绰绰有余,2420W像素真的不能再低了。

但打开侧边的扩展接口,micro Hdmi 人麻了,真的人麻了。外录用户的心酸又能向谁说?S1H:小麻雀还想飞上枝头做凤凰?

作为套机镜头的2060正好覆盖了最实用的广角到中焦。而且广角端的边缘画质控制得很好。而且又有防抖、又有微距。做工、用料都不错。在L卡口联盟里,2060实在是太香了。

松下的画面一直都很棒。在阴天、夜晚这种光线不友好的环境中,S5的优势更加凸显。画质非常抗打。VLog下第二档原生iso为4000,几乎是这个价位段最强夜间画质了。

最最令我心动的是松下的色彩和动态范围。Vlog还原后,颜色自然舒适,艳而不浓,鲜而不烈。但前提是你能有一个好的Lut。Mlut的内置lut和XX的lut还原的比官方还好。官方lut很一般,而FCPX内置的松下lut还原蓝色的高光会翻车。

14档的动态范围让画面的层次感瞬间飙升。只要不是直怼太阳,高光基本都能救回来。

可惜的一点就是,4K60P是APSC画幅,有一点1.5倍的裁切,1.5倍啊,套机的2060都裁成3090了。由于CMOS体积倍增,S5的防抖相较于GH5无疑是大打折扣的,防抖效果中规中矩。

上帝在关上门的同时,也为你打开了一扇窗,反之亦然。松下相机再给你高画质的同时,也砍了自动对焦。这对焦真的是看场景菜碟,有的场景就是稳,可有的场景就是飘。真是小丫头两幅面孔。

相机对焦系统必须要做到快(对焦)、准(对焦)、稳(跟焦)才算合格能用的对焦。

先说“快”

松下的对焦速度真的很慢,对焦选项调到最快也只是勉勉强强。只要出现一些不好的因素马上就拉了:前后景复杂、主体不明确、光线稍暗。有时等个五六秒才对的准都不是少数。往往转瞬即逝的镜头正好就在此错过了。

然后是“准”

往期视频中不少的镜头,就是人物 背景的定机位镜头,主体单一、突出、稳定,旁边还打着200W的灯。这么理想的场景下,焦点还时不时跳到背景上。而更讽刺的是,相机是识别到人了的。要么就是偶尔呼吸一下,动不动就呼吸一下,松下是

最后是“稳定”

追焦方面,可主动识别的主体追得还行。对非生物的追焦能力就下降很多,物体移动稍快就失焦,追焦时呼吸效应也很明显。

在镜头方面,L卡口联盟基本是各玩各的,如果用的不是原厂镜头,自动对焦性能会再被削弱一丢丢。哪壶不开提哪壶嚯。

100个S5用户,就会有100种对焦体验。不能一棒子打死,但也不能完全相信。S5没有GH5那种对不对的准的问题,他让人头疼的方面是多久才能对准,以及能不能一直对准。如果你的使用场景能避开S5的对焦雷点,那再好不过了。S5的对焦我只有两个字:能用。

举个例子。这菜味好吃吗?能吃(但不是很好用)。这游戏好玩吗?能玩(但不是很好玩)。这电影好看吗?能看(但不是很好看)。松下对焦好用吗:能用。所以,你懂我意思吗?

放眼相机市场,即便到了一万三这个中高端的价位,都找不到一台水桶视频机。

买索尼?全画幅老基准?屏幕感人、4K拍摄只有30帧,还是8Bit、可1080P又肉。

买个佳能,EosR?嗯……

买尼康?旗舰级的Z9是真的能打,但Z6Z7系列,嗯……

买富士?最强C幅打全画幅?嗯……

加点钱买个水桶机A7S3还用搁这儿受气?

当年小米携手小蚁进军相机领域,本以为会一石激起千层浪,结果一石沉大海。厂商少、竞争小。外加技术壁垒、品牌效应的双Buff加成。让相机厂商更加有恃无恐。半导体行业波动,相机也水涨船高,A7M4跟显卡一样,抢到就能加价卖。甚至发布了一年半的A7S3都要加价,诶。索尼罪大恶极。都说买东西是买自己喜欢的,而买相机感觉是买自己能忍的。似乎这里只有恶龙,没有屠龙者。

S5是当之无愧万元档最强视频机,没有之一。松下其实没有多好,而是别家全被拔草。各个厂商孤芳自赏,只愿开春百花齐放。

标签: 相机 松下 S5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