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片画质胶片是什么(摄影入门9大必学基础之感光度篇)

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数码 20

感光度不像光圈快门那样,用个水龙头开大开小开时长就能讲清楚,实战拍摄中,也常常会被一句话带过,比如:“放到低感上,不然噪点起来,画质没法保证。”只有到了暗光环境,或者随着光线越来越暗,影友们才会考虑到让感光度来救场。也就是现在的器材越来越好,感光度上到1000多后,画质依然有着绝对的保证。

摄影入门9大必学基础之三 | 感光度

感光度

感光度由敏感度测量学及测量数个数值来决定,目前已经被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化。对于较不敏感的底片,需要曝光更长的时间以达到跟较敏感底片相同的成像,因此通常被称为慢速底片。高度敏感的底片因而称为快速底片。无论是数位或是底片摄影,为了减少曝光时间,相对使用较高敏感度通常会导致影像质量降低(由于较粗的底片颗粒或是较高的影像噪声或其他因素)。

感光度,又称为ISO值,是衡量底片对于光的灵敏程度。

在胶片时代就有ISO这个概念,即相同的位进光量,底片成像的亮度。

ISO调控范围

在上图中,是常规相机在调整感光度时,对ISO数值的调控范围。这里需要重点讲一下:

AUTO不用说,自动感光度,这块瞳叔的建议是永久关闭。不要使用,因为受测光影响,特别是暗光环境下,在自动曝光和半自动曝光中,它会主动跳出来改变提高感光度,是以损坏画质为代价来获得准确曝光。

Lo是low的英文缩写,低的意思。

Hi是high的英文缩写,高的意思。

无论是往低感还是往高感上调整,只要数字前面有了英文缩写,这里都是相机电子信号的扩展功能。对画质是无法保障的,只有特殊摄影时才会用到,比如,一个记者躲在暗处拍摄一个犯罪现场,他不敢使用闪光灯,但为了拿到新闻画面,高感可以向上扩展,此时是不计画质,只求记录真实。

很多新人因为看到摄影书上讲低感的画质如何好,就使用Lo扩展至最低,其实这已不是最佳画质了,我们一般在明亮的环境中,使用相机的出厂默认低感,有些是200,有些是100,还有些是50。换句话说,你的默认低感是在200,别人的是100,即便你扩展成100,两者画质相比,肯定你的不占优势。

尼康D3旗舰相机

此外,有些相机主打低感,有些是主打高感,如尼康相机,X结尾和S结尾,若两款相机的低感位置都在ISO100,那么高感机肯定不如低感机表现出色。同理,当升到高感时,优势就又反过来了。

所以,主拍体育题材和打鸟,会首选S,而玩人像的瞳叔,首选的自然是X。当然,两款机身的主题区分在其他方面也有表现,比如连拍速度上,S的优势更加显著。

CMOS与CCD

胶片时代的末期,淘汰胶卷的就是上面这两个电子元件。正是它们依托照相机的拍摄,对原始图像文件进行有效的记录、感受、生成,进而整合成RAW图像文件,转存到存储卡中。

CCD是指电荷耦合器件,是一种用电荷量表示信号大小,用耦合方式传输信号的探测元件,具有自扫描、感受波谱范围宽、畸变小、体积小、重量轻、系统噪声低、功耗小、寿命长、可靠性高等一系列优点,并可做成集成度非常高的组合件。电荷耦合器件(CCD)是20世纪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半导体器件。

CMOS是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缩写。它是指制造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用的一种技术或用这种技术制造出来的芯片,是电脑主板上的一块可读写的RAM芯片。因为可读写的特性,所以在电脑主板上用来保存BIOS设置完电脑硬件参数后的数据,这个芯片仅仅是用来存放数据的。

我们的感光度调节,实际上就是对上面提到的电子元件敏感度的强弱控制。也就是说,数码相机的ISO是通过调整感光器件的灵敏度或者合并感光点来实现的。因为,感光器件都有一个反应能力,这个反应能力是固定不变的,我们提升数码相机的ISO,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的:

1、强行提高每个像素点的亮度和对比度。

2、使用多个像素点共同完成原来只要一个像素点来完成的任务。

关于数码相机内部影像传感器的信号传输原理:

当光线透过镜头射到CCD上,相应强度的电荷量就会被蓄积在感光电极之下,单位存储电荷量的多少取决于单位感光单元受到光照的强弱,当我们按下快门释放开关时,各单位上的影像电信号被传输给模数信号处理组件,这一切动作都受到相机内部影像处理器的脉冲操控。

像CCD的感光成片,是最接近胶片效果的。但是它有一个致命的缺点,感光度稍微提高,噪点就会同步倍增,画质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前面瞳叔提到的尼康D200,搭载的就是CCD元件。

而我们现在常见的机型,搭载的都是CMOS元件。也是常被胶片玩家吐槽的,不能与胶片相提并论的数字底片,但是CMOS的优点是提高ISO后,画质依然能得到保障,甚至随着现在的技术开发,不光增加了画幅,而且高感的表现也越来越优异。

感光度示意图

对于新手来说,感光度的记忆办法:数值越大,雪花越多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中,我们要尽可能的使用低感来拍照。关于这块的原理,如光圈快门用水龙头来想象学习,感光度也有生活中的想象模型。

感光度敏感程度

看到手套,大家想象一下上面四张图,从手术手套到线手套到皮手套,随着戴的手套不同,手指的敏感程度会下降。高感就相当于不戴手套的赤手,遇见雪花即化,碰到火炉手指就会非常疼。

如果让一个盲人赤手去摸一杯开水,那么他的手碰到杯子马上就会被烫到,所以,他对杯子的描述肯定是不完整的。但是虽然让他戴上不同的手套,隔热能力越强的手套,意味着他能更持久的端着一杯热水,能够仔细的摸遍杯子从上到下的每个细节,低感之下盲人对杯子的形状会有更全面的认知。

感光度就是这个原理,高感下,底片接触到外界,只能浅浅触碰一下就要赶紧关闭,不然就会过曝。只有低感下,才能更持久的感受每个细节,而不怕底片曝光过度。

感光度对环境曝光影响深远,特别是玩外拍闪光灯后,遇见明暗变化比较快的场景,会对感光度有更亲切的依赖。这在随后咱们细讲,每一个单元,都会去学习和了解方方面面知识的价值和意义,当知识整合到一起的时候,你心中的摄影技术之塔也就耸立起来了。

加油吧!兄弟们!

标签: 感光度 低感 底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