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选购投影仪时,经常会看到一个词叫“热失焦”,那么热失焦是什么意思?投影仪的热失焦又是怎么产生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热失焦这一现象,是投影仪在开机对焦完成后,在使用过程中又出现了画面模糊、虚焦的情况。而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则是投影仪本身的工作产生的热量会导致光学元件的膨胀或变形,进而导致投影图像的模糊或失焦现象。
投影仪的光源在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尤其是高亮度的投影仪。这些热量会通过光源周围的散热系统散发出来:风扇和散热鳍片会尽快将热量带出机身之外,但依旧会有热量存在机身中,改变其他元器件状态。
投影仪镜头负责将投影仪的画面从机身中投射到墙面、幕布上,自然免不了受到热量的影响。光学元件会因温度升高而膨胀,这就使得投影仪镜头的镜头组发生细小的变化,从而影响最终画面的成像效果。这便是热失焦产生的原因。
因此,想要避免热失焦问题,就需要在镜头材料上下功夫。比如镜头组采用全玻璃模组,玻璃材质在高热量下受影响较小,便可以更好的规避热失焦问题。其缺点则是玻璃镜头在机身重量上会更重,并且价格上也更加高昂。
总结起来看,投影仪热失焦是由于光机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导致光学元件形态发生变化,影响了画面,产生了热失焦。所以我们在选择投影仪时,最好还是选择玻璃镜头的投影仪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