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机械耳机区别(“机械键盘才是真正有灵魂的键盘”,它是如何从游戏装备变为高颜值解压神器的?)

凛冬月下雪 数码 37

机械键盘正在从一种游戏玩家们的“战斗利器”走向更广阔的普通消费市场。这一转变的背后,是消费升级时代人们追求“体验感”的一种新表现。

记者/王梓辉

随着市场的发展,想要购买机械键盘的顾客有了越来越多的选择

机械的复兴

机械键盘回归主流市场的过程要追溯到14年前,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刚刚大四毕业的年轻学生。

高中时期随父母移居北京的韩伯翰永远忘不掉2005年的那个夏天,那是他大四毕业的假期,还没找工作的他缠着母亲说自己还没去过香港,想去玩一次。母亲同意了。到了香港后,他抛下了疯狂购物的母亲,径直找到了一间藏在写字楼内的办公室,那是德国计算机外设制造商CHERRY在亚太地区的办公室。有点冒失地推门进去,他对着一位叫Raymon的工作人员说自己想要买一台机械键盘。

在那之前,他刚刚才听说了“机械键盘”这个名词。那时他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喜欢打游戏,也喜欢研究打游戏用的装备,就在网上寻找好的键盘。国内能买着的都研究明白了,就去看看国外有没有什么新鲜的,无意中看到有人说“机械键盘才是真正有灵魂的键盘”,韩伯翰到中关村找了一圈,发现在国内根本买不到机械键盘。原来那时统治键盘行业的是1995年才诞生的“薄膜键盘”,而机械键盘作为原来的“老大哥”,已经快被历史淘汰了。

若查阅键盘的发展历史,我们能发现机械键盘才是“键盘”这个品类最早的产品形态,毕竟其“祖师爷”打字机在19世纪被发明的时候,只能依靠纯物理机械机构进行运作。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个人电脑的发明,机械结构的键盘也随之被引进作为PC的标准输入装置。

CHERRY中国区总经理、北京爵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韩伯翰,他是最早将机械键盘带入中国的人之一

“我们觉得控制键盘手感的就是两个因素,一个是‘段落感’,另一个就是‘回弹力度’。”拿着一个机械键盘的核心部分——机械轴(也可以称之为“开关/Switch”),现在已经是CHERRY中国区总经理的韩伯翰对本刊解释起了机械键盘的魅力所在。作为一个身材壮硕的中年男子,那枚机械轴在他手里显得格外袖珍,大约只有两厘米长。其内部的主要构造包括了轴心、弹簧、触发铜片等元件。其中控制段落感的是轴心,回弹力度则由弹簧决定。经过不同厂商对“铜片与轴心的接触面积”“弹簧匝数”等细节的调整,机械键盘便产生了不同的使用手感。

1983年,来自德国的CHERRY公司研发出了机械键盘历史上划时代的产品:MX机械轴。通过1984年推出的CHERRY MX Black(黑轴)、1987年推出CHERRY MX Blue(青轴)、1992年推出CHERRY MX Brown(茶轴)及2008年的CHERRY MX Red(红轴),他们用了20多年时间完成了业界准则的“黑青茶红”四大轴体。

但在1995年,薄膜键盘技术横空出世,这种键盘底部有一层很薄的薄膜电路,当顶层按键被按下导致两层接触时,电路被接通,信号就发出去了。因为主要构造就是一张橡胶薄膜,因此成本要比复杂的机械结构低得多,重量也更轻薄。键盘发烧友房迪时回忆说,即使是戴尔SK-8135键盘这样手感非常好的经典薄膜键盘,在2000年初的售价也不超过200元。在个人电脑迅速普及的大环境下,价廉轻薄的薄膜键盘显然更适应时代的发展,机械键盘逐渐被薄膜键盘挤出了市场。

到21世纪第一个10年的初期,全世界还坚持生产机械键盘的公司寥寥无几。即使是CHERRY,他们在键盘领域也只剩下一些面向专业应用的to B业务,完全没有了面向普通用户的经销商体系,这也让韩伯翰在2005年不得不追到香港来买键盘。

“Raymon当时告诉我说:‘对不起,我们是一个to B的企业,不做零售。”14年后,韩伯翰仍然记得那位工作人员的名字,因为那是改变他命运的一次对话。“我当时也不懂什么叫‘to B’,就问他什么意思。Raymon说就是10台起卖,我当时算了一下,大概80多美元一台,10台就要超过7000块人民币。”

为了这100台,韩伯翰不得不继续在论坛上宣传机械键盘,翻译各种国外的资料。论坛上卖不完100台,他就拉着剩下的几十台去中关村找熟悉的店家,让他们帮忙卖。刚开始没人愿意帮他卖,因为800块钱的键盘在2005年是难以想象的。但软磨硬泡之后,店家试了试,倒也慢慢卖完了。

“我们第一拨种子用户特别好,都是那些小有名气的游戏高手。”回顾当初的经历,韩伯翰有这样的结论。这也是很自然的现象,毕竟游戏爱好者们是对电脑外设最热衷的一群人。通过他们的口耳相传,机械键盘逐渐在游戏圈里形成了一个舆论共识,即相比普通的薄膜键盘,机械结构的键盘是“更好的键盘”——寿命长(敲击次数在5000万次以上)、手感好、识别准确、多键无冲(同时在键盘上按下多个按键,电脑都能识别出来)。

就这样,到了2008年,韩伯翰的年销售额超过了100万元,CHERRY德国总部发现了中国市场的奇异表现,决定直接和他合作。2009年,电脑外设巨头罗技公司也决定正式进入机械键盘市场。韩伯翰那天高兴地给员工们放了一天假,“我们公司的人都很害怕,觉得罗技太强了。我说这可是好事,大家能一起把机械键盘的市场做大了。”2011年,他们的年销售额又超过了1000万元,去年的数字则是两亿。

从游戏到颜值

和韩伯翰差不多,房迪时刚开始玩键盘也是因为喜欢打游戏,对电脑这样的电子设备也感兴趣。玩腻了2000年初的各式薄膜键盘,他也在2005年左右认识了机械键盘这一类别,他还记得自己第一台机械键盘是在eBay上花了1300多元从台湾买回来的二手货。

又过了几年,厂商们产的成品键盘对他来说也有些大同小异,他就开始试着自己动手改造机械键盘。2009年的一天,房迪时第一次拆了一台机械键盘,发现里面每一个MX轴都是可以单独从底板上拆下来的,就找了一个电烙铁自己把轴给焊下来,再去买一些二手的机械键盘,把那边的轴换到这边来。

只是换轴还不够,换了以后,他发现那会儿的键盘都是用五伏供电的,而每个键位上都有一块是镂空的,那个地方似乎可以装个LED灯珠。他就去买了点小灯珠回来试了试,焊好后一按,果然能发光,他就又开始动手鼓捣能发出不同光的键盘。由此逐渐引发的“酷炫闪光”风潮也成了机械键盘吸引游戏用户的又一重要因素,毕竟除了手感因素外,在夜晚昏暗的游戏时光里,发光的键盘能让玩家们更好地看清上面的字母。

替罗技和雷蛇这些国际品牌做代工的东莞凯华电子公司是国内最早涉足机械键盘制造的厂商,其市场负责人万生告诉本刊,2015年左右是机械键盘市场的一个高峰,当时的大环境是国内的网吧正在经历从“网吧”到“网咖”的升级过程,机械键盘因为已经成了游戏玩家们公认的必需装备,所以国内的网吧在那两年基本都将薄膜键盘换成了机械键盘。“我们当时一天能生产200万个机械轴,但根本供不应求。”万生回忆说。

看到了新的可能性后,大厂商们也在快速改变。CHERRY在去年年初推出了面向个人用户的“樱桃定制”服务,这个服务让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和配色去制作只属于自己的机械键盘,比如你可以把蜘蛛侠的图案印在键盘上,让自己的键盘的按钮变成红白色相间。“华为这些企业和很多网络主播都是我们的重要客户。”韩伯翰说。因为本身价格适中,又比较实用,如果能够将企业和个人形象印在上面,摆脱传统黑白配色的呆板外表,机械键盘也是不错的送礼备选。

另一种需求

万生说他们这两年接到的特殊需求也越来越多,“有很多客户希望我们做一个不同颜色或者不同力度的轴,这样他们在市场推广的过程中就有故事可以讲,就不是一个大众化的产品了”。

但从大众层面而言,机械键盘仍然算不上是一个主流品类。7月中旬,在微博上有500多万粉丝的互联网女博主迪仔上传了一个关于机械键盘的介绍视频。在准备视频内容的时候,她跑去问了一些身边的女生朋友,发现90%的女生都不了解机械键盘到底是什么。“她们都是听说过这个概念,但是不明白说这件事情到底有什么可热衷的,也不知道该怎么去挑选。”

作为一个互联网博主,她自己之前甚至也不了解机械键盘的知识。最初接到机械键盘的合作内容时,她发觉这是一个对她提出了挑战的项目:“因为先前做过的内容品类其实相对都比较大众,像是手机、相机、耳机等,稍微小众点的可能就是运动相机,而机械键盘是真的挺小众的。”

迪仔后来想出的办法是用“口红”来类比机械键盘。比如,她将机械键盘的主要类型比作了不同的口红色号,“黑轴键盘手感适合打游戏,但用久了会比较累;这就像是粉色系的口红,虽然好看但其实比较难驾驭”。

让她没想到的是,效果出乎意料的好,留言数超过了1700条。这个数字对她来说不是最多的,但对于一个长达11分钟的视频内容来说,这样的互动频次已经超出了她之前的预期。“我们在后台发现,11分钟的视频,几乎只要是点进去的人都坚持看完了,我们也没想到机械键盘的内容会这么受欢迎。”她后来总结说,机械键盘其实就是提供了一种新的体验感,“所以我作为女生也觉得了解起来很有趣,没有我想象中那么难以融入。”

房迪时作为键盘的铁杆发烧友也不知道机械键盘到底是小众还是大众,但他对我们强调,“机械键盘是更好的一种东西”,“它是一个能改变你生活品质的东西”。我问他具体是不是表现在敲击的手感不一样。房迪时想了想,用耳机给我举例子,他说即使是一万块的耳机,很多人听了也觉得就是“听个响”,没什么特别的。“其实这跟键盘手感的说法一样,手感是什么呢?它确实也有些‘玄学’,但当你知道有更好的东西,你有另一种需求的时候,你会情不自禁地想去试一试。”

作为一种数码产品,耳机的确是一个好的类比对象。据京东电脑数码相关人士透露,耳机这个产品在这几年就出现了越来越细的分类趋势,比如运动耳机是2014年左右才出现的品类,但这几年又逐渐分出了头戴式运动耳机、颈挂式运动耳机及真无线运动耳机。“其实每一种配佩戴方式对应的就是不同的使用需求。”该负责人总结说。

从某个角度来看,手指在机械键盘上按下去,听到“咔嗒”一下的清脆声,感受到按键与手指间对抗的弹性,这与在吵闹的高铁上带上降噪耳机时体验到的那一刹那安静有异曲同工之处。

房迪时推荐我去试试机械键盘,他说:“你回去用机械键盘敲5000字,心情肯定和用普通薄膜键盘不一样。”他总结说,键盘就是我们和电脑沟通的工具,我们每天都要直接跟它打交道,“我们应该按照自己对它的理解,让它来适应我们,而不是让我们去适应它”。

(实习生李晓洁对本文亦有贡献)

标签: 键盘 机械 韩伯翰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