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对人民币(华为,向死而生·上:2021,制裁的大雪已封山,死地已至)

你深眸似海蓝 电脑 24

开篇:

8 月 11 日,华为正式披露了 2023 年的半年报,时隔两个多星期后的 8 月 29 日,华为突然发售 Mate 60 Pro 手机。

此时距离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结束她的四天访华还有一天;距离 2019 年 5 月 15 日华为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已经过去 4 年又 106 天;距离 2011 年 10 月,美国首次借助所谓的华为给伊朗提供设备的理由开始打压华为,已经过去了 11 年又 10 个月。

这场漫长的拉锯战,美国利用其霸权的权柄,和旧冷战时期的手段,对一家公司极尽打压,得到的结果,是让这家公司在苦难的烈火中得到淬炼,在狂风暴雨中不停奔跑,在死地之中苦苦挣扎而不倒,最终,向死而生。

2021 年,华为的生死局在美国一次次制裁下到来:

在华为之前,没有一家公司能在美国的制裁下全身而退。日本的东芝不行,法国的阿尔斯通也不行。如果一次制裁不能把那家公司揍趴下,那就来两次。

这也许就是 2019 年 5 月,美国正式对华为展开打压时的心态。曾经的美国太强大了,强大到它在过往的历史经验里抬眼望去,看到的是满地的手下败将:

二战前的德国、二战后的英法、曾经在 80 年代对美国几乎形成倾销之势,逼得美国议员跑到白宫门前的草地上怒砸该国收音机的日本,以及和自己斗了几十年而最终以非常不体面的解体而落败的前苏联……

这些强大的国家都未曾抵挡得住,那么这世界上还有任何一个经济体,不管是国家还是公司,可以抵挡自己么?

那时候美国并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管是国家还是公司,确实有人可以抵挡它,甚至于这个能抵挡它的公司,就在那个能抵挡它的国家里。

华为 2019 年的营收,是 8588.33 亿人民币,手机市场份额开始逼近当时的手机王者,三星。

同年,制裁到来,压力开始,于是,华为也开始发力。

2020 年,营收去到了 8913.68 亿人民币。在 2020 年的第二季度,华为手机干翻了苹果和三星,登顶世界第一。

这一下,美国是真的动了杀心。

但这就够了么?并不。

在该年 8 月,仅仅距离上一次制裁三个月,美国就再次升级制裁内容,限制华为购买任何使用美国技术制造的芯片。

很显然,美国在八、九十年代以东芝为突破口,彻底干掉日本半导体行业后,作为半导体技术的领跑者,作为芯片产业链中的绝对领导者,对一个手机公司的命门实在是太熟悉了。只要把手机最核心的部件,也就是芯片给卡死,那么华为就算是齐天大圣,也逃不出美国这个西天如来的手掌心。

因此做完这些动作,美国就静待华为的死亡。

不得不说,制裁的效果是显著的。

在消耗了自身储备的芯片,于 2020 年打出最后一场漂亮仗之后,华为迎来了它命运的 2021年。而在手机方面,到了 2022 年,荣耀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就已经掉到了 4%,不要说跟曾经的手下败将三星和苹果比了,就连国内友商们,也已经可以随意俯视荣耀了。

2021 年,是应该载入华为史册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华为凭借着自己的未雨绸缪和无与伦比的坚韧,犹如一个浑身浴血还在奋战的战士,为自己从死局之中挣来了一线生机。

这一年,华为的全球营收仅仅是 6368.07 亿人民币。

这是一个什么规模呢?华为在 2017 年时,就已经有了 6036.21 亿人民币的营收,也就是说,21 年的华为,从营收规模上,倒退到了 5 年之前的水平。

这其中,消费者业务仅仅是 2434.31 亿人民币,同比下降了 49.6%,几近腰斩。根据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数据,这一年的第四季度,华为手机在中国国内的销量就下降了 73%,市场份额仅剩下 7%,在手机市场的品牌分类上,已经沦为“Others”。

这一年,华为的运营商业务也表现不佳。根据年报显示,2021 年华为运营商业务为 2814.69 亿人民币,同比下降 7%。

三大业务中,只有企业业务的收入有所增长,达到 1024.44 亿人民币,其中,华为云、数字能源这两块新业务的收入增长超过 30%。

眼看着华为已经有了跌倒之势,美国却在当年的 4 月,加大了制裁的力度,对华为发起第四轮制裁,限制华为的器件供应商们,只要涉及到美国技术,就不能给华为供应 5G 设备。

是什么让傲慢的美国在已经看到华为的颓势时,还要追加制裁,以便置华为于死地呢?

这里我们就不得不看到华为在被制裁之后做出的两个举动了。

美国加码制裁,定要将华为置于死地的两个原因:

2021 年的年报中,我们可以轻易地看到,华为的净利润居然去到了 1137 亿人民币,同比增长了 75.9%,十分夸张。

要知道,2020 年是华为那几年营收的峰值,8913.68 亿的营收所带来的利润,居然还远远不如 2021 年,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答案是,这是华为壮士断腕换来的一口喘息。

2020 年,华为出售了荣耀,2021 年,华为出售了超聚变。这两家公司,一家是华为非常重要的手机公司,一家是与鸿蒙的“万物互联”生态所配套的公司。对于华为这样已经形成自有体系和生态的公司,出售这两个部分,和自断一臂真没什么区别。

这两笔出售,在 2021 年内到账。从年报中可以看到,2021 年华为在“处置子公司及业务的净收益”这一项中,获得了 574.31 亿人民币的收入。

也正是这一笔收入,给艰难的华为续了一口气,让它得以在 2021 年撑过去,迈过生死线,在 22 年打了一场翻身仗,最终在 23 年成功重新站起来,真正做到了向死而生。

这是第一个举动,壮士断腕。

第二个举动,在 2021 年 2 月,**老爷子亲赴太原,与山西晋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西云时代技术有限公司等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成立了“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之后 4 月份,华为正式成立了第一支军团,煤矿军团。

按照任老的说法,中国有5300多个煤矿、2700多个金属矿,如果华为能把这8000多个矿山做好,华为就有可能给全世界的矿山提供服务。

事实证明,这种军团模式,给华为带去了新的能量,给了华为继续前进的动力。

正如 2021 年年报发布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说的那样,华为建立若干个“军团”,结合数字化、人工智能、智能化和低碳化的诉求,把华为的技术和客户的诉求相结合,创造价值,也为华为创造更多的收入和利润。在消费者业务承压时,华为希望通过“军团”模式拓宽企业业务,挖到更多“水源”。

因此在试水了煤矿军团,且看到在“双碳”背景下全国煤矿迫切需要数字化转型而带来的大量客户后,华为正式启动了军团模式。

在 2021 年 10 月,华为正式确立第一批五大军团,分别是煤矿军团、智能公路军团、智能光伏军团、港口与海关军团、数据中心能源军团。

到了年底,任老签发总裁文件,宣布成立军团预备工作组,并任命了 10 位预备军团长。这一批预备军团在 2022 年 3 月正式成军,随后的 5 月份,华为再次追加另外 5 个军团,终于形成了今天华为的二十个军团的业务局面。

这 20 个军团,一方面非常明确地体现了华为业务战略布局的三个主要方向,即信息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服务和新能源;另一方面则体现了华为在外部打压下,向内求生的决心和智慧。

华为最终闯过了生死线,即将归来:

而在 2021 年 4 月的美国自然不可能看到后续华为的计划和表现,它在这个时间点要给华为的制裁添加砝码,也并不是因为它预见到了华为居然可以存活下来,度过这关键的一年。

它加码的原因,是因为 20 年时华为出售荣耀那决绝的姿态,以及此后建立军团这种无论如何也要挣扎求生的坚韧,这些都和美国过往的历史经验不相符。因为按照过往的经验,被制裁后的华为早就应该跪下来,祈求自己的宽恕,然后把自己的一切乖乖双手奉上了,一如过去美国制裁的那些对象一样。

可谁曾想,这个硬骨头,居然敢于在自己的打压下不服软。更可恨的是,已经三次制裁了,华为居然还屹立不倒,它美国作为一个霸权国家,不要面子的么?既然三次制裁都不行,那就来第四次。

于是我们才看到了美国的第四轮制裁,像极了一个被宠坏的叛逆青年在被人忤逆时恼羞成怒而做出的幼稚且无耻的举动。

当然,华为壮士断腕以及成立军团,更像是“术”上的措施,而真正让华为度过危机的,是它一直以来的“道”:走独立自主的发展之路。像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发展之道。

要想独立自主,那么首先就必须要有未雨绸缪的战略眼光,要有长线思维、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这在过去几十年“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大环境里,是一种异类表现。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 2004 年华为成立的芯片公司海思。在那个年代就布下这一手棋,真的需要勇气和眼光。

同时,对研发和创新的海量投入,是保障自身可以获得独立自主能力的基础。

就在生死之局的 2021 年,华为的研发费用依旧达到了惊人的 1426.66 亿人民币,同比增长 0.5%,研发费用的占比达到了 22.4%,也就是华为花了 2021 年营收五分之一还多的钱投入了研发,同比增长了 6.5%。

在当时,华为研发投入在全球企业中位居第二,此前十年累计的研发投入已经超过 8450 亿人民币。此时华为从事研究和开发的员工在 10.7 万人左右,占到公司总人数的 54.8%左右。

到了 2022 年,根据《欧盟工业研发投资记分牌》的数据,华为以 190 亿欧元,大约是 1409 亿人民币的研发投入位列世界第四。

而根据华为自己的数据,华为 2022 年研发投入高达 1615 亿人民币,占全年收入的 25.1%,十年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超过 9773 亿人民币,不可谓不夸张。

也正是因为华为一直保持了它的发展之道,坚定不移地在独立自主的方向上走着,才有了如今在霸权国家的制裁下活下来的底气,才有了过去那么多年华为与各个领域广泛的合作,才有了如今全球化的华为。

毕竟如果连自主都做不到,又如何在厮杀激烈的国际市场上获得其它对手的尊重,又如何跟那些抓着大量专利、技术的企业平起平坐,最终实现合作,而不是成为它们用高额溢价去赚取超额利润的对象呢?

企业之间如此,国与国之间也如此。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华为才能在 2021 年,美国制裁达到**时,迈过生死线,进而在 2022 年继续承压,但也找到并抓住了那一线生机,最后在 2023 年上半年交出那一份鼓舞人心的答卷,和那一台雷蒙多专程来华代言的 Mate 60 Pro 手机。

而至于华为是如何在 2022 年承压,并抓住一线生机的,这一切,就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我们是域外编撰者,一群以笔撰商史的人,下期见。

标签: 军团 人民币 美国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